(
在中央和省委连续出台1号文件,国家和我省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政策支持的新形势下,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研究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1、农机化工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针对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处于经济转型期,农机发展存在拖拉机大中型少,小型的多;配套农机具少,动力机械多;新型农机具少,老产品多;畜牧业、特产业、农产品加工和设施农业机械少,农作物田间生产和粮食作物生产多等情况,李广臣研究员、
2、坚持以人为本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理念
戴选国、李社潮研究员提出,要认清形势,突出重点,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理念。强调统筹发展,资金投入上实施财政投入和农民投入两个统筹考虑;在农机化发展思路上,要抓好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三个取向;突出举办农机具推广演示会、机具展会、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评选、建立发展农机化长效机制四个重点;开展加快粮食全程机械化、加强基层服务站的建设和改革、实施农机创新工程、加快培育和扶持农机户、农机作业公司和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等五项活动。
3、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省农发办齐健副主任建议,要发挥市场机制优势,探索农机规模经营模式。要研究吉林省情,把发展农机化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有五种模式可以积极推广,一是组建股份制农机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年终按股分红,按劳分配。二是开展委托经营,由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社,委托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或经济实体经营他们的土地。三是鼓励种粮大户牵头实行股份制经营。四是建立基层农机站承包有偿服务的模式。五是由大企业承包,实行反租倒包经营的模式。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可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今后要坚定不移地通过示范推进农机化,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机发展经营机制和模式,由一个示范点逐步扩大到示范乡和示范县。
4、建立农机生产标准化体系
戴选国、李广臣研究员认为,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走标准化之路。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贸易要突破国际技术壁垒,依靠农业机械的推动是重要途径。经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省基本向产业区域化布局、产品标准化生产、畜禽规模化饲养、加工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生产中农业机械的标准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5、用农机化推进精确农业的发展
庄铁成研究员、
6、用农机化推进新型耕作模式的建立
闫洪余、边少锋研究员建议,发展可持续性农业,改变目前耕地耕层越来越浅、不抗旱涝的现状,必须运用农业机械建立新型耕作模式。农机和农艺是耕作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运用农业机械发展玉米大垅双行种植,建立旱作节水技术体系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我省春季干旱、耕层板结、土壤风蚀水蚀、地力下降等问题,通过机械耕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保墒。
7、加快农机产品的研发与农机工业发展
陶秀亮、袁洪印研究员建议,要加快我省农业机械新产品的研发,特别是以玉米收获机为代表的收获机械的研发应当列入日程,鉴于目前东北地区对秸秆处理的要求,发展玉米收获机要突出立式摘穗、秸秆部分粉碎还田等环节的研发。同时,要兼顾到水稻、大豆收获机、畜牧与特产机械的研发。长春拖拉机厂总经理于涵建议,振兴吉林省的农机制造业,是各级政府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吉林省作为汽车制造工业基地,可以考虑利用这一优势,带动拖拉机制造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农民收入增加和规模经营的发展,今后对大中型拖拉机的需求逐渐向高端发展,可以利用一汽的设计研发能力,在拖拉机和农用汽车上做文章,应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重建我省的农机工业体系。
8、推进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
吴秀媛研究员建议,要依靠信息化支持、带动和促进农机化的发展,要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抓好农机化网站建设、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农机信息队伍建设、农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建设和农机专家系统五项重点工作,整合全省农机资源,实现农业机具研发、生产、应用、维修、营销和市场执法上一个新台阶。
9、重视和加强农机化人才的培养
李广臣、袁洪印研究员建议,针对我省农机科研、推广人才青黄不接、面临断档的局面,要强化农机人才的培养。既要培养能够开发高端农机产品的科研人才,又要培养大型农机企业的管理营销人才,同时还要培养生产基层的优秀推广人才,使先进的农业机械发挥应有的作用。
10、加大对农机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党和国家给了粮食主产区更多的惠农政策,我省应该趁势而上,加大地方政府扶持力度,按照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的要求,制定政策推动各级政府配套资金的大幅度增加,保证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我省的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