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阳区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真实写照。70年前,双阳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家畜,农民种地辛苦,生产效率也低。新中国成立70年后的今天,农业生产在播种、管理、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效率明显提升,千百年来农民“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愁,播种不用扶犁”的梦想如今在双阳区变成了现实。
秋收时节,在双营子庞家村可以看到,这里的农民都在用收割机收割玉米。今年60岁的刘军国是土生土长的庞家村人,谈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的耕作方式,让他感慨良多。
不仅旱田如此,现在双阳区大部分水田也都是用机械进行收割。用机械收割不但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秋收效率。机械收割高效经济的优势强力助推了双阳区秋收工作。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则是有效刺激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政策实施以来,双阳区补贴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农业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农机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目前双阳区共有各类农机具18344台套:其中拖拉机16560台、水稻收割机454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330台。到2018年末,双阳区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5.1%。
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农民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第二、三产业当中,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