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驶上快车道——解读榆树传统农业的突围之路
农业机械化发展驶上快车道——解读榆树传统农业的突围之路
日期: 2010-01-05  来源:长春日报
一个农民,一把犁耙,一头耕牛——这是很多人对农业生产的第一印象。
这种生产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如何突破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束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进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榆树市的答案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代农业,农机化先行
“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榆树市委书记李国强指出,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先发展农业机械化。
推进大型农机装备规模发展、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种植业及农业主导产业机械化、推进全区域所有农村农业机械化、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在“农机化整体推进”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榆树市紧紧抓住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这一主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实施政策推动、补贴拉动、服务促动、示范带动的办法,鼓励、支持农机化发展。
“洋装备”开进“农机示范区”
在榆树市五棵树镇、刘家镇等乡镇的田野里,写有“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现代农业农机化建设示范区”字样的标牌随处可见。
今年,榆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现代农业农机化建设示范区。按照项目建设规划,利用财政部投资4200万元,榆树市购置了先进农机装备。美国凯斯拖拉机、自走式玉米收割机、玉米免耕播种机……这些以前农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外国大家伙”开进了黑土地。
据了解,榆树市今年共购置拖拉机1597台,水稻插秧机83台,水稻收获机60台,精密播种机82台,增氧机43台,投饵机33台,其他配套机具1950台,一台台大型机械在榆树市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
“不能让好东西成为摆设”。在大举购置先进农机具的同时,榆树市适时聘请组织多个国内外机具生产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从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调整和技术保养等方面,对农机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使每个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农用机械。
“原来得十几个劳力干一天的活,现在一台机器一天就干完了!真是借老劲了!”农业机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缓解了农忙季节的劳力需求,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高度认可,榆树市的机械化水平也在连年提高。今年,榆树市实现机械耕、整地33万公顷,旱田机播26.5万公顷,机插水稻1.5万公顷,机收玉米4万公顷,机收水稻3万公顷,机械收获水平由去年的3%提高到20.8%,综合机械化水平由去年的53%提高到65%,并被省农委评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县(市)。
截至2009年末,榆树市农机总动力已发展到8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2508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9985台,各种农机具保有量达到7.7万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