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图片

应对危机 中国有力量

应对危机 中国有力量

日期: 2009-01-06  来源:2009年1月6日 《人民日报》

   编者的话:新年伊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快速扩散和蔓延。经济学家预测,2009年将是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中国的发展也将在这一年迎接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大的挑战。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努力,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国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努力,源自改革开放30年造就的抵御风险的强大实力和制度活力,源自我们党在危机面前统揽全局果敢决断的执政能力,源自我们民族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应对金融危机,信心是关键词,实力是硬道理。今天本报转载《辽宁日报》1月3日刊发的文章《应对危机中国有力量》,就是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成效中,看到中国力量,感受中国精神,从而提振信心,砥砺勇气,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推进中国经济巨轮平稳较快前行,用更加扎实的工作和更加显著的成就,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并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一场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冲击力之强、影响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史所罕见。


  面对危机,西方各国政府或奋力自救,或联手反击,但终未形成和落实更多良策。为避免经济全面崩溃,美国总统布什明确表示,他要“放弃自由市场的原则,来挽救自由市场的体系”。危机震荡中,西方社会制度的缺陷,清晰可见。


  在东方,刚刚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继续前行。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人民,勇敢而智慧地应对危机,保持了经济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一)这场危机看似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金融监管不力引起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内在表现,是“新自由主义”大肆泛滥的必然结果。


  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经历了二战以后较长的一次经济繁荣,西方一些国家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膜拜,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自由市场经济推引下,金融资本的固有贪婪找到了自己的温床,出于其本性的追求,在社会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依靠所谓“金融创新”刺激消费,最终引发了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


  在这场危机面前,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这是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发展自己所必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是我们曾经充分估计和预料的可能结果。应对这场危机,对于有着不到60年共和国建设史和不到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史的中国来说,是第一次。然而,也恰恰就在这第一次,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展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种种自然界和社会重大事变的力量。


  (二)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科学发展观这一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复杂多变,无论各种突发事件怎样接踵而来,我们始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突出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从而牢牢掌握了应对这场危机的主动权。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坚持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坚持推进金融创新和发展实体经济需要、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坚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促进,从而使我们应对危机的过程,转变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过程。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普遍与改善民生直接相关,启动两年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投资有一半用于改善民生。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强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工作同步推进。这些政策措施深受群众理解和拥护,为我们成功应对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有力证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自觉坚定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就一定能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风险所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挑战,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三)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重大的制度创新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也是我们应对危机的有力保障。


  这一经济体制,既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既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效弥补市场经济自身不足,确保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这一经济体制,使我们在应对危机中,能够依靠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强大控制力,增强重大风险的防范能力,有力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依靠国有经济的强大引导力,带动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到应对危机中,扩大应对危机的回旋余地;依托国有经济这一重要平台,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一经济体制,使我们能够在危机面前采取更加灵活的宏观调控措施。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的重大举措,及时而且灵活审慎的调控措施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种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力和调控的灵活性,为应对这场危机赢得了宝贵时间,争取了主动。


  这一经济体制,使我们能够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应对危机中,从中央到地方发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杠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迅速投入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去,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令世人赞叹。


  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有力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只要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就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把各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四)这种力量,源自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奠定的雄厚实力。


  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举世瞩目。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实际增长9.8%的速度飞速发展,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30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27%。30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全社会储蓄达4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居民储蓄就有16万亿。尤为可喜的是,我国2008年前三季度GDP保持了9.9%的增幅,全年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这些数字,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支撑着我们游刃有余地调控经济走势,奋力向2009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目标挺进。


  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中国全面开放的大市场让人羡慕。30年来,中国民生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生活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呈数倍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劳动力和资金供给十分充裕,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持续增长的潜力巨大,企业竞争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国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异常广大,为我们克服外来危机,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极为难得的条件。


  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令人振奋。30年来,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了与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这种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使我们在危机面前保持了较大的主动性,有力防止经济受到更大冲击,也使我们能够为国际社会共同抵御这场危机作出积极贡献。


  在这场危机面前,中国所展现的实力不仅仅是这些。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余地较大。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能够抵御这场危机的不利影响,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有力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加快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就完全有能力维护我国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并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五)这种力量,源自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这场危机犹如一场世纪“大考”,既检验着各国的综合实力、各国政府的应对效能,也检验着各国国民的精神面貌。


  从五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造就了坚强意志,铸就了多难兴邦的民族魂魄,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形成了屡克危艰的内驱力量。特别是2008年,中华儿女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弘扬,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面对这场危机,中华民族又一次展现出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和强大凝聚力。


  危机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必胜信心。“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当危机袭来,全国各族人民没有惊慌失措和丧失信心,坚信这场危机只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又一次考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心没有改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没有改变。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有这种信心的支撑,我们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危机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各地区各部门自觉顾全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广大人民群众互助互爱、和衷共济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和这种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战胜金融风险凝聚起强大合力。


  危机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敢于创新的巨大勇气。面对危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把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强烈意识,全社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广大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意识空前增强。这种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已经成为我们战胜危机的不竭动力。


  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有力证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最核心的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时刻能激发出战无不胜的强大威力,催发着中华儿女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攻坚克难,让世界在风险考验中看到一个坚强的中国。


  (六)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党在人民中的巨大威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在各种风险和挑战中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这是我们成功应对危机的根本保证。


  当“金融海啸”袭来,我们党体现出驾驭复杂局面的非凡胆略和远见卓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见微知著、沉着应对,充分认识国际经济形势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善于在困难和风险中准确判断形势,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把握方向,稳稳地驾驭着中国经济巨轮,绕过暗礁,越过险滩,体现出高超的决策能力。


  面对危害日益加重的金融危机,党中央根据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我国经济形势的新发展,科学制定应对方略,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呼声,把握群众的需求,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提出对策建议。中央连续召开重要会议,认真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各项决策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迅速收到最佳的效果。


  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有力证明,我们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无论前进道路上遇到什么风险和挑战,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就会有希望,就会有力量,就会无往而不胜。


  (七)当前,金融危机仍在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明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


  特别是要清醒认识到,一方面我国仍然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基本态势没有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打击下陷入困境,但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占据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我国经济发展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


  这场危机,给我国的发展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就一定能够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把失去的损失加倍地夺回来。


  不久前,曾力促中美建交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感叹:从未想到中国通过宣布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成为当前稳定全球经济危机的主要力量。他接着又说,我想我们低估了中国人民及他们领袖的能力和雄心壮志。


  在这场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中国的表现和努力,得到了世界的赞扬。过去人们常说“东方不亮西方亮”,金融危机以来,说“西方不亮东方亮”的人多了起来。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世界的期许再一次提醒我们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大国责任。中国的力量和志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活力,中华民族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理当让我们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重要力量。


  世界可以相信,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努力,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妥善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就一定能够让中国的力量更加坚实、更加壮大,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够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