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吉林省大面积启动实施了以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为核心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补贴作业工作,开启了全省深化农业耕作制度改革、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吉林保护性耕作
资料图
2015年,按照全省区域物候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分别在中部黑土保护区、西部风沙干旱区、东部坡耕冷凉区等三个典型生态区域安排实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补贴作业,任务落实到长春、四平、白城、松源、辽源、延边等6个市(州)的26个县(市区),经严格检查验收完成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补贴作业121万亩。实施补贴作业成效明显,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广大农民、基层干部、科研院校和相关部门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取得明显技术效果:2015年全省出现的播期高温干旱、苗期低温大风、生长期长期少雨的极端气象条件,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优势得到充分显现。出苗更加凸显抗旱抗风优势,普遍比传统耕作地块播种的平均早出苗1周、平均出苗率高5个以上百分点。
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第一,科学精简的耕作方式,直观表现了节本增效机理。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至少减少机械作业次数1-3次,大大精简作业环节、节省作业成本、减少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实现了简便快捷、节本增效。第二,特遇的不利气象条件,突出展现了节本增效作用。去年7月严重干旱情况下,保护性耕作节水效果明显,节省了大量打井浇灌资金。第三,优化精准的耕作技术,科学展示了节本增效效果。免耕作播种机比常规播种方式,可节约种子10% 以上,而且播种、施肥、用药质量的精准率都大大高于传统耕作方式,第四,环保效益型的耕作方式,实现了节本增效生态收益。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既保护环境,又培肥地力,还节省秸秆运出费用和劳动,表现出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