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梅河口市农机局积极开展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梅河口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结合工作实际,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领导 明确责任 促进示范区建设顺利开展
梅河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工作,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农机局、财政局、农委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先后组织召开了由各乡(镇)主要领导、财政局、农委、新农村办公室、水利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工商局、农发行分管领导及各农机工作站站长、农机服务组织代表参加的“梅河口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机局做为项目第一责任单位,负责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工作。同时,各乡(镇)基层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了目标责任制,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进行。在示范区场库棚建设过程中,农机局、土地局、建设局派出专人对各建设单位的选址进行认真考察确认,符合政策的农户,第一时间通知开工建设。为加快示范区基础建设,经请示可以一边建设一边办理手续,我们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最大限度的方便农户,为示范区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二、强化宣传 全面培训 为示范区建设奠定基础
为让每户农民都能了解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注重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另外通过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加强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人员的学习培训,使他们充分掌握农机新技术、了解机具性能,提高其应用农机新技术的能力,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8年春在光明街和盛村农机化生产合作社又召开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现场会,聘请省水田专家高级农艺师金斗浩现场讲解机械化育秧技术,邀请机具厂家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现场讲解演示,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通过宣传、示范、推广、带动作用,使我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掀起了新的高潮,为促进我市水稻生产全面实现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原则 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
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对农户和农机合作社的选择,不但要看耕地面积和经济实力,还注重其地域布局,充分考虑其影响、辐射、带动的合理性。主要以大柳河和一统河流域乡(镇)为重点,选用一些农机化发展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经营管理有方、易见成效的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做为重点扶持对象,扩大其经营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做到点面结合,示范拉动,共同发展。目前,梅河口市已经建立了25个农机专业服务组织、33个农机大户,他们的机具装备中4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达142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旋耕机、翻地犁)达110台(套)、插秧机达124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达94台。使全市16万亩水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间接受益农户11000多户,实现经济收入1600余万元, 水稻增产1600万斤,增产幅度达10%左右, 为全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精心组织 科学管理 为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在落实国家示范区项目建设购机补贴工作中,统一组织安排相关科室采取“一站式办公”,从源头加强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具体做法是将确定补贴的农户公示,按照《吉林省购机补贴产品目录》,自选机型、谈好价格后,首先到联合办公中的监理站办公桌登记注册领取号牌(需要办理驾驶证的一并交纳考试费),再到农机学校办公桌报名培训,然后到农机科办公桌签定购机补贴协议,最后由农机局主要领导审核确定,就可以到省指定的供应厂商那提货了,这“一站式办公”极大的方便了购机农户,也杜绝了补贴机具“黑车非驾”违法行为的发生,这一做法受到了省农委的高度评价。
通过全程农机化建设及其带动作用,全市农机总动力由原来的23.8万千瓦增长到现在的25.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由原来的650台猛增到1245台,插秧机由原来的245台增加到378台,收割机由原来的23台增加到122台,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由原来的41.2%增长到53.9%,耕、种、收三大作业环节作业水平都显著得到了提高,推动梅河口市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