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天气转暖。
在辽河农垦管理区辽河农场茅山分场八村,见到了42岁的水稻种植大户任国春,只见他刮得溜光的脑袋,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穿一身蓝色的工作服,戴一副线手套,正和村里几位社员忙着检修水稻育苗机、插秧机、旋耕机等大中型农机具。
“该膏油的膏油,该换件的换件,再过一阵子就要上‘战场’了,春耕的时候可不能‘掉链子’。”任国春乐呵呵地笑着,拍拍刚膏过油的水稻育苗机说:“分场领导不是说要打造‘家庭农场’嘛,今后上级对我们家庭农场的帮扶政策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咱们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啦!”老任干活还不忘给几个社员鼓劲。
原来,自从茅山分场提出鼓励办家庭农场、合作社之后,“家庭农场”、“合作社”这些词便经常挂在老任的嘴边。尤其是茅山分场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之后,让任国春看到了新年的新希望。 2013年以来,老任开办的旺达家庭农场在短短的3年时间,已由当初的两台小型拖拉机发展到现在拥有水稻育苗机、插秧机、大型水稻收割机、旋耕犁等10多台(套)农用机械,承包的土地也从开始的15公顷增加到现在的24公顷,经济收入连年增长,家里的小轿车、面包车啥都不缺,日子过的越来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