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英 陈博琳)“各就各位,出发!”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来自东丰、东辽的农机手们驾驶着他们的收割机冲进了东辽县白泉镇汇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秀”起了他们的收割技术……10月8日,一场“看谁更少”的比赛正在这里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这是我市举办的首届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大比武”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我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93.5%,名列全省前茅,农业机械化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由于人努力、天帮忙,今年我市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金秋十月,辽源大地一片丰收景象。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进一步促进农民朋友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快粮食生产经验的传播与分享,最大限度地做到颗粒归仓,实现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保供,市农业农村局举办了这次首届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大比武”。
农机手们收割完毕后,裁判们现场验收成绩。通过对收割作业效率、油耗等方面进行测算考核外,单位面积掉粒才是重点考核指标。最终,来自东辽县的周士恒选手开着他的方正2行取得了第一名并获得一千元奖金。“不瞒你说,之前我们收割时想的都是快点干,提高效率。这次参加‘比武’让我明白了,机收的损失减少一些,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一些,今后我会注意减损,在收割作业中把减损放在第一位。”周士恒说道。
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大比武”的同时,市农业农村局还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和玉米茎穗双收现场推广演示。来自全市的农机合作社和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机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了现场会。(辽源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