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带领合作社共经营400公顷土地,全部采用“梨树模式”耕作,获得了大丰收。
张文镝戏称,他们的合作社就是黑土地上的“工作队”,过去是靠天吃饭,如今是利用科技改良土地,农民“摇身一变”成了研究土地的“工程师”。 据张文镝介绍,这两年收成喜人。施肥量每年每公顷大概减少了300斤,肥量减少不仅能增加有机质,还能节省部分费用。通过科技会战,张文镝的“工作队”2021年再次赢得大丰收。 张文镝:产量与同期相比应该增收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由于秸秆覆盖能够达到保肥保水的效果,与普通垄作相比,湿度层更好一些。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艺师王影介绍说,2022年,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将打造“梨树模式”黑土地保护的“升级版”。 王影:我们的“梨树模式”计划推广面积240万亩,整个全县耕地面积是393.8万亩,玉米的种植面积大约是300万亩,占全县种玉米面积的80%以上。同时,我们也继续深入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 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沿用“梨树模式”下的四种种植方式,即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方式、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方式、玉米秸秆覆盖原垄种植方式和玉米秸秆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方式。使用农事服务软件系统,内嵌作业流程,耕、种、管、收四大环节按时提醒,电子合同领用任务、一键完成,作业效果全程可见。 王影说,这是耕作制度的一场变革,是新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耕作经验,是他们这支“工作队”的最新成果。 王影:我们将在现有的14个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完善。努力把现代农业生产单元也打造成整个东北四省区的标杆,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再次贡献梨树力量!
2019年以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面积每年新增1000万亩以上,实现“三连增”“三跨越”。除了技术支撑外,各种补贴及时到位,激发了农民对新的耕作方式的兴趣和积极性。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曹殿广说,他们的“工作队”已经为农民做好了后勤保障。 曹殿广:这几年,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标准由每亩由25元逐步提升到40元,农户一晌地就可以得到600元,作业积极性越来越高。积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拉动作用,对保护性耕作机具实行敞开补贴的同时,加大补贴力度,优化补贴分档,提高补贴标准,保障资金需求。2021年新增免耕播种机6000多台,保有量达到3.5万台。
除此之外,吉林省还启动了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实现全省统一管理。为了更好地开展黑土会战,2021年,吉林省又投入了1个亿,建设80家农机合作社。 曹殿广:目前,全省已经安装电子终端监测设备2.1万套,监测面积达到了1700万亩左右,占计划面积的60%。这几年,全省总共建设了735个全程机械化合作社,30个粮食主产县乡镇覆盖率达72.1%。新建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主力军。明年我们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实施面积计划突破3000万亩,力争达到3200万亩,继续领跑全国。
吉林省还率先与中科院共同启动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一年来,在省院双方密切协作、共同努力下,“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初见成效。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管理处处长刘彦佐介绍,2021年,梨树示范基地各种保护技术优化集成,玉米产量亩产1077公斤,创东北地区高产记录。在西部示范推广盐碱地治理等相关技术近20万亩,重度盐碱地水田亩产417公斤、增产近7倍,轻度盐碱地亩产625公斤,达高产田水平。 刘彦佐:率先制定“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方案,建设科创平台。组建科技攻关团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省直科研机构联合设立并启动100个项目课题。打造示范样板。建设3个万亩级核心示范基地、30个千亩级辐射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