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整齐连片足有一人多高的玉米已进入蜡熟期,经过雨水浇灌更显青翠茁壮,微风吹拂,玉米穗轻轻晃动,传递着丰收的信息。
“我这700多公顷地全部采用‘梨树模式’,土壤通透性强,玉米抗旱抗涝,防病虫草害,1公顷地能打粮2.4万斤,节约成本1200元。”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卢伟望着垄间腐烂的秸秆,脚踩松软的黑土地感慨道,今年虽然雨水大,产量却没受什么影响,都是保护性耕作的功劳。
“梨树模式”是将玉米收割后秸秆全部留在地里盖上一层“被子”,第二年免耕直接播种,以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同时,相当于为土壤增加了50毫米的降水,防止珍贵的黑土被水冲走或者被风刮跑,解决耕地长期“反哺不够”“给养不足”等问题。
为了全力以赴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2020年7月以来,我省成立了黑土地保护领导小组,设立了黑土地保护管理机构,建立“田长制”,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全国第一个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在全国首创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确定了每年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
2021年,梨树县率先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建设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形成以合作社为主体,政府主导,粮贸、金融、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一体的生产格局,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单元,全程机械化操作,最大限度发挥农机具作用,整县推进实施“梨树模式”。
“中国农业银行为我们推出‘黑土粮仓贷’,中粮贸易有限公司蔡家库提供专业仓储服务,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成立专门公司给予农药支持……通过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做到规模连片、规范行距、智慧种植、产销统筹,率先实现现代农业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和契约化。”梨树模式的发起人之一、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自豪地说,去年全县完成了14个单元建设,今年计划达到22个单元建设。
在措施保障方面,我省应用北斗卫星技术,启动了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免耕播种机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并同步上传,固化保护性耕作地理坐标,实现全省统一管理。
“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我省将12亿元保护性耕作补贴提前拨付到各地,按照玉米秸秆覆盖量60%以上、30%-60%、30%以下,划分为每亩补贴不超过100元、80元和40元3个标准。”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处副处长王雷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2019年以来,我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每年新增1000万亩以上,实现“三连增”“三跨越”。2022年,我省优化提升“梨树模式”,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283万亩,稳居全国首位,实现适宜区域全面实施。2025年,我省保护性耕作面积将达到4000万亩,占全省适宜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