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随处可见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个个扶贫产业喜结硕果,一片片荒山变身“聚宝盆”,一座座村庄摘掉“贫困”标签,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回顾我市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每一个脚步都踏出奋斗和拼搏,每一帧风景都写满美好和希望。
一直以来,我市各地将精准扶贫作为重大政治、重大发展和重大民生任务来抓,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事业。如今,群众安居乐业、安康富足后的幸福笑容,成为各地从脱贫走向奔康的最好见证。
梨树孤家子镇张家街村:黑土地上的致富路
张家街村地处东辽河南岸,2016年被确定为贫困村,全村幅员面积20.58平方公里,农业人口4547人,其中,贫困人口94人。2017年,在市教育局调整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发展产业等高效举措下,张家街村改变了原有的贫穷落后面貌,呈现出“一村一品”蓬勃发展局面,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2018年,张家街村整村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市教育局先后为张家街村小学进行校园路面硬化3000余平方米和修校园围墙447延长米、维修车棚、配备教学仪器设备。梨树县预备役部队先后在村部东侧、厢房宋、马家围子修建了三个文化娱乐广场,并维修村部房屋,改善村部办公环境。
村级产业持续增效。2017年,驻村工作队帮助协调建成村级187.5千瓦光伏发电站,年效益10万元以上,已连续3年给贫困户分红,分红资金每年2万元左右,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余元,为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庭院经济”稳步增收。通过帮种、帮收和帮销的方式,积极推进特色“庭院经济”种养殖。贫困户邢桂珍家庭院经济收入达到5000余元,贫困户董宝全庭院种植的地瓜收入近3000元,全村种植品种黏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近10亩,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扶贫车间”效果显著。“宋大嫂”酸菜厂在注入120万元扶贫资金后,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各项设备,并被批准为梨树县首家“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14人,每人年务工收入在4万元左右。2020年,该公司被评为省级龙头扶贫企业,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
打造“订单式农业”全新模式。张家街村与企业达成联手扶贫协议,建立绿色产业园基地,引进科学种植技术,打造精品农副产品产业,从而实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贫困户脱贫增收,促进企业发展的共赢局面。
特色产品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黑土地优势及丰富便利的水资源,2019年,全村水田种植面积达200公顷。马家围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花香米还荣获“亚洲大米蒸霸赛三等奖(最具赏味奖)”,获得展览会组委会颁发的全国“最具互联网影响力企业”殊荣。
伊通营城子镇打草村: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打草村坚持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强化攻坚责任,上下连动、齐心协力,取得喜人的成绩,荣获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坚持标准,严把贫困人口识别关。工作中采取所有村民参与评议的方式,再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最终评议,在保障贫困人口识别公平公正公开的同时,提高广大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党建引领,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坚持每周召开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发挥村级党员带动作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任务目标,精准研究“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实现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所有贫困人口实现住房安全、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改善村级办学条件、定期对特殊群体进行义诊……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因地制宜,实现项目到产业蜕变。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在发展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利用退耕还林地块发展大果榛子经济林,累计栽植苗木10万株,每公顷经济效益可达6万元以上。同时,积极谋划养殖业项目,以委托管理、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全村贫困户人均分红每年1700元以上。村民积极发展产业项目,截至 2020 年底,全村累计养牛1300余头,成为远近闻名的“牛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3.6万元。
规范民风,建设宜居宜业好家园。村两委立足于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全力提升村民道德新风尚。2018年,打草村实现水泥路全覆盖,在解决出行难题的同时,大幅提升村屯环境,为乡村振兴有序开展夯实根基。
双辽王奔镇宝山村:党建引领促“美丽蝶变”
宝山村位于双辽市王奔镇的北部,全村共有317户,共1150人。2015年以前的宝山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65户,共167人。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制定治村有效措施,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2017年,宝山村成功脱贫摘帽;2019年,被国家评为乡村治理示范村、被评为吉林省“十佳旅游乡村”。
依靠特色产业,打通发展瓶颈。宝山村建设338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实现收入65万元,为贫困户分红;落实5000亩水田上电项目,每公顷节省支出2000元;建设花生脱壳厂、笨榨植物油厂、牧业养殖小区、花卉苗木基地,实现年人均收入1.7万元,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条,提升集体积累,增加村民收入。
2016年以来,宝山村共投入1167.4万元,先后完成村排水沟9000延长米、水泥主干路22300延长米、危房改造7处。宝山村还通过每月开展一次的宣讲会和“她课堂”云展示、每户建立一个“美丽庭院”档案、每季度一次现场观摩会、每月一次积分兑现的美丽庭院“五个一”工作法,增强群众主体意识,强化内生动力。
宝山村以“五美”“五净”为创建标准,进行每月一次的村级“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活动,累计创建美丽庭院55户,干净人家76户。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宝山村始终将“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了“创建一户、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昔日软弱涣散的贫困村转变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乐居乐业、村风文明的新宝山。环境美了,腰包鼓了,生活富了,日子甜了,在奔向小康生活的路上,这块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四平日报 孙莹 刘竞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