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图片

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机工业

日期: 2016-10-18  来源:四平日报  作者: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 陈志

 

res01_attpic_brief (5).jpg
 
  一、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世界农机制造和使用第一大国,2015年规模企业总产值近4300亿元,增速7.39%,支撑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3%,支撑粮食总产量“十二连增”。
 
  2.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我国农机制造规模以上企业2000多家, 其中包括了主机生产厂,也包括配套件生产厂,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农机产业链。
 
  行业集中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如中国一拖、福田雷沃、常州东风、湖州星光等制造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生产能力,骨干企业制造能力明显提升。
 
  逐步培育了一批知名零部件企业,如广西玉柴、谷合传动、无锡柴油机、浙江昌亨、浙江海天、常州柴油机公司、湖州生力液压等发展势头良好。
 
  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2015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亿千瓦。
 
  大马力拖拉机、大型的联合收割机、青饲料机等主要产品性能有了很大提升,基本满足国内市场。
 
  拖拉机大型化、配套化的趋势明显,2015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598.6万台,同比增长5.4% 。粮食生产急需的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保持高速增长,保有量分别达71.2万台、41万台,同比分别增长7.1%、19.5%。
 
  拖拉机:2015年180家拖拉机企业总产量208.7万台。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7.7万台同比增长了33.01%,中拖生产61万台同比增长了7.56%。小拖生产140万台同比下降了15.29%。小型拖拉机趋于饱和,向大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
 
  4.农机零部件产值快速增长
 
  零部件产值快速增长,农机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则高达36.3%,远远高于全行业的发展水平;协作及配套体系进一步完善,整机企业控制的单一和垄断的主从关系被彻底打破,逐渐向竞争和协作的方向发展;创新驱动模式获得明显进步,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获得提升, 进入全球农机制造采购配套体系,满足国内整机配套要求;龙头企业凸显,产业集中度升高。
 
  5.农机企业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
 
  2015年全年实现出口贸易额101.69亿美元,实现进口额22.8亿美元。进口量大的主要是大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大型联合收割机等;外资企业出口、农机零部件出口、中国农业走出去带动的农机出口等占的份额较大。
 
  农机企业国家化并购行为越来越多。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交融流动越来越快。
 
  6.2016年度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2869.15亿元,农机工业保持平稳运行。
 
  二、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机工业剖析
 
  1.新常态下我国农机工业特征
 
  一是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高速;二是发展方式:从产能扩张转为提质增效——优结构;三是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动力;四是发展环境:从粗放式拼资源向多重条件约束趋紧转变——多挑战。
 
  2.新常态下的发展环境
 
  技术创新环境:如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等,为我国农机工业实施技术革新,获得发展新动力提供支撑。
 
  产业生态环境: 信息技术融合制造业有望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并造就新的业态形式、这种融合将造就新的价值链形态,推动农机制造业由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未来的制造业业态形式将融合更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
 
  社会发展环境: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强富美”。
 
  政策支持环境:中央将继续提高农业地位,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粮食价格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农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3.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
 
  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人口持续增加和食物消费刚性增长,需要完善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与增产增效农机技术与装备,成本和价格双重挤压。
 
  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发展需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需要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牧渔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技术装备;调结构促转型的市场需求——低端市场饱和,农机市场由新增市场逐渐走向更新市场,向中高端产品升级;产业链与价值链融合的创新需求——“新四化”同步以及智慧农业等新业态的催生,农机技术创新需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
 
  4.新常态下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2014年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国19.4%耕地污染物超标,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严重退化。
 
  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在农业装备市场规模迅速膨胀的背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长期积累的矛盾显现,产品同质化已成为农业装备行业的最大挑战;中低端传统农业机械产能严重过剩,产业进入低利润时代;主要产品产销持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降温。
 
  长期提质增效目标下,短期内产业将面临阵痛:高端产品缺乏核心技术,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农机工业发展“软肋”。
 
  三、新阶段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思路与重点
 
  1.发展思路
 
  一条主线:提高农机装备核心竞争力,实现有质量发展。
 
  两大核心: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两大核心战略。
 
  六大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互联网+零部件强基、质量品牌建设、装备走出去。
 
  “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实现:低端转移、中端提升、高端突破。
 
  2.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需求导向,坚持质量为先,坚持机农联合,坚持政策引导。
 
  3.我国农机工业需求
 
  预计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主要农业机械产品产量年均500万台;主要农业机械产品保有量达到1.2亿台左右;农机总动力达到12亿千瓦左右。
 
  预计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主要农业机械产品产量年均500万台;主要农业机械产品保有量达到1.5亿台左右;农机总动力达到15亿千瓦左右。
 
  4.发展目标
 
  2020年:构建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90%以上;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实时变量施用技术实现产业化,化肥和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50%的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和可靠性关键技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50%;农机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0亿元。
 
  2025年: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品种齐全,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并高于95%;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突破动植物对象识别与监控核心技术,田间播种施肥、植保、收获智能作业机械和养殖场挤奶机器人投入使用;全面掌握核心装置制造和整机可靠性关键技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分别提高到330小时和100小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000亿元。
 
  5.发展重点
 
  强基固本:关键零部件:提高精度和可靠性;基础材料:优质专用材料,铸锻件。
 
  基础工艺:铸造、焊接、热处理、模具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创新设计、可靠性、基础数据库;强化农机专用标准的制订与实施。
 
  短板补齐: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缺乏;3000多种农业装备需填补空白;丘陵与经济作物作业装备空白多;种植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两化融合:产品智能化、智能化、服务智能化。
 
  质量提升:质量就是生命,牢固树立质量为先的理念。
 
  品牌塑造:树立“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
 
  绿色制造:推进农机绿色制造工程。
 
  国际战略: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四、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0)
 
  1.农机技术进步与创新专项
 
  以完善农机产品品种和水平为重点,以发展先进适用、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高效率的环保型农机产品为载体,走质量与效益并重的高附加值道路,提高农机产品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高中低端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农机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积极开发生产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资源节约型农机。
 
  2.关键零部件发展专项
 
  研究农机装备关键零部件参数化驱动建模、基于知识工程的智能设计、多平台并行协同设计与仿真分析、产品设计流程信息化管理等数字化设计共性技术,建立农机装备数字化设计标准体系、设计知识库以及基础标准件、核心零部件、关键结构件、典型零部件模块化数据库,构建数字化并行协同设计平台。
 
  3. 产品可靠性提升专项
 
  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水平,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工厂为方向的流程制造、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为方向的离散制造、物流管理与能源管理智慧化为方向的智能化管理、个性化定制与网络化协同开发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制造业新业态。
 
  推动在线监测与远程诊断和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等各种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智能制造、敏捷制造、精益加工、增材制造、柔性装配、物流链接与大数据管理、远程服务等先进制造技术应用。
 
  推动复合与功能性专用材料、可靠性预定寿命研发和应用。推动全产业价值链精细分工,专业化生产与配套,保障质量、提高产品可靠性。
 
  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
 
  加强全国农机制造创新中心、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行业大数据服务系统、综合制造在线检测能力、行业试验检测能力、产品数字化设计平台建设,完善提升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我国农机装备技术标准国际化。
 
  加强关键试验检测设施与设备建设,提升农业机械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合理利用行业公共平台所形成的基础数据库,综合分析挖掘数据资源,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与服务结合,推进多方位、系统化支持的全程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平台建设。
 
  5.农机农艺融合专项
 
  加强农业机械化系统研究与技术集成,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机装备研发;加大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对农业工程领域支持力度,增加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和农业机械化试验基地建设投入;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农机操作人员和服务组织带头人培训,培养一批农机农业复合型人才。
 
  五、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思考
 
  高含水率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玉米收获减损技术,玉米秸秆收集利用,智能化技术应用,产品可靠性提升。(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 陈志)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