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要求,坚持农业立市战略不动摇,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运行机制灵活、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好典型。为了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展现全市各地推进现代农业好经验、好做法,从今日起开设“农业现代化巡礼”专栏,对现代农业典型进行深入持续宣传报道,以扩大社会影响,激励全市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以典型为标竿,奋发作为,为推进我市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打造“美丽四平,幸福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村容旧貌换新颜
进入梨树县蔡家镇蔡家村,会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感觉,高高低低的鲜花丛,迎风摇摆的玉米,笔直平坦的道路无不彰显蔡家村的新鲜活力。目前,全村已基本实现了植被覆盖,每年村政府都会组织或村民自发的补种植被,绿色环保的概念深深扎根每位蔡家村村民的心里。蔡家镇党委书记王志清说:“谁要是在我的地盘上砍一棵树那可不行,我非得和他急眼不可。”蔡家村的绿色理念是自上而下的,这样的蔡家村没有不美的道理。
原来村里只要一下雨就没人愿意出门,土路混着雨水满是泥泞,现在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连接着村里各个角落,村民们可都乐开了花。蔡家村二社村民李彦青是一位退休教师,今年已经62岁了,面对记者他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咱村的环境可不一样了,路也修了,围墙也改造了,而且我家还是‘五改户’上厕所和洗澡都能在屋里方便多了,垃圾也统一处理,这到了夏天蚊子明显少了,我嫁到外地的姑娘回来后感触可深呢,她拍了咱村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说回娘家了,她的朋友们都可羡慕了”。蔡家村通过努力使得村容旧貌换新颜,民风积极向上,村民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李彦青还说:“现在就算让我去城里住我都不去,在这住多舒服啊”。
现在的农村早已变了模样,成为人们休憩生活的静谧港湾,现如今蔡家村这样一个宁静安详的小村庄已成为多少人的向往。
合作化经营成果突显
我市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地处世界上三大黄金玉米带上,蔡家村以种植业为主,依据土壤优势主要种植玉米,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积极发展高光效耕作技术,实现秸秆全覆盖,一方面避免燃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将条带轮休耕作为一体,增加了土壤肥力,达到了保水永保墒的效果。该项技术在投入使用前两年处于适应阶段,基本保证耕作物的常规产量,但从第三年开始产量照比从前增加10%,至少垧均增收1500元,村民们都十分认可。
蔡家村不仅运用高光效技术实现作物增产增收,同时还引进了化控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化学药物制剂,控制作物营养生长,从而将作物的株高降低,抗逆性增强。李贺说:“咱们村去年的年降水量才450毫米,相对往年来说就比较干旱,但是我们在玉米长出8-12片叶子这一时间段内运用了化控技术,很好的把握了玉米的营养生长期,所以基本没受干旱影响,产量同样达到往年的平均水平,这要是没有这个技术,农民们的一年辛苦可又要打折扣了”。
放眼望向一片葱绿的玉米田,如果想到的还是带着草帽挽起裤管的辛勤劳作场面,那就跟不上农业前进发展的脚步了。蔡家村合作社的朱会计说:“现在村里大部分村民的土地都流转到合作社,他们领取了流转金后基本就不用操心了,合作社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从播种、喷洒农药、收割全部机械化一体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今年我们喷洒农药都是用的无人机,不仅效率高而且喷洒均匀”。目前蔡家村的汇丰农民合作社已集约农民土地264公顷,通过专家入驻指导,集中采购生产资料,采用现代耕作技术,发展订单农业,统一组织销售,有效的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汇丰农机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机械设备39套,年作业面积 260公顷,除本合作社经营外还辐射到公主岭、伊通等地。
蔡家村在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不断突破,不仅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更将现代农业技术运用的恰到好处,将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实处。
掀起乡村旅游热潮
蔡家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突出文化建设,着力挖掘关东农耕文化,为此筹建了关东农耕博物馆,搭建起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博物馆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现已建成4个展厅,包括生产展厅、生活展厅、民俗展厅和精品展厅。馆内收藏了当地民间古老农用生产工具、古老生活用品、古老民俗器具等展品,每个物件都代表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物证、生活影像、故事传说,是一部颇具回忆感的历史画卷。蔡家镇党委书记王志清动容的说:“关东文化博物馆倾注了我太多的心血,我调动了我能用的所有人脉资源,几乎举全村之力去倒腾物件儿,在建馆的动员会上我拿出了母亲留给我的小茶缸和跟了父亲一辈子的座钟,我真是下了最大决心,身体力行想要去做好这件事儿,还好大伙儿都很配合我,现在博物馆初具规模,几乎每周都有人来往博物馆里捐赠东西”。从关东博物馆的一件件物件儿中,我们看到了用辛勤、朴实、汗水盛满的关东农耕文化,它是对过往的敬仰与历史的缅怀,质朴的关东农耕文化精神也会指引新时代的蔡家人勇往直前。
“柳条舞祥瑞,兴边降吉祥”这是蔡家重修柳条边后乾隆皇帝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的题词。柳条边是崇德三年至康熙二十年间清廷修建的一条封禁界限,长约1300公里,途径蔡家镇有7.5公里,蔡家镇模拟修筑柳条边80延长米,到目前为止蔡家镇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模拟修筑柳条边的乡镇,重修的柳条边就在蔡家村内。除此之外还有根雕艺术展示园、生态采摘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地可供人们参观游玩。前来参观的獾子洞村支部书记黄如刚说:“今天来这参观的感触很深啊,蔡家村这个乡村旅游搞得很不错,回去后我们也会针对我们村内的从全湖资源,以及农家乐、蔬菜采摘园等打造一条适合自己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尤其是借着四梨同城化发展的大势,做好我们的粘豆包和苹果梨的销售产业,我相信我们村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的”。
谈到蔡家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蔡家镇党委书记王志清说:“‘挖掘农耕文化,打造工匠精神’,未来我们想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农耕旅游来发展蔡家经济,立足博物馆现状,力争把关东农耕博物馆打造成一个北方最好、最具地方特色的农耕博物馆,”。
从村容村貌的改变,到农业机械化全覆盖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再到如今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蔡家村用自己的探索与努力交给村民,交给县委、市委一份满意的答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蔡家人还会保持一颗发展壮大的初心,在实现我市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攀行,勇往直前。(四平日报 戴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