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简称“两新”,可以说是今年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浙江,农业领域的“两新”政策也相应“上新”,各地市都领到了“任务”:根据《浙江省推进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报废更新和建设提升实施方案》,将重点聚焦老旧农机装备报废更新、农业设施大棚建设提升、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方面工作。
回答好这道“必答题”,杭州如何求解?
顺势而为
翻开“浙江方案”,农业领域“两新”工作的目标很明确:到2027年,全省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淘汰老旧或国二及以下柴油农业机械6000台(套)以上,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主要农业生产作业装备更新率达到60%以上,建设提升农业设施大棚面积20万亩以上,新建或改建省级、区域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320个。
推动农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不光能拉动农业领域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
对浙江来说,这无疑是个机遇。比如,目前全省设施蔬菜大棚中非标农业设施大棚占到六成以上,农机“棚难进、头难掉”的现象时有发生。抓住农业设施设备更新提升这一重大机遇,浙江将推动设施蔬菜大棚及配套设施设备全面提档升级,四年内完成改造提升设施大棚20万亩以上。
对“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杭州而言,这亦是“风口”。
顺势而为,今年5月,杭州出台了《杭州市推进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报废更新和建设提升实施方案》,突出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农业设施大棚建设提升和现代化农事(机)服务中心建设等重点,全面推进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报废更新,大力促进农业领域先进设施设备应用。
杭州的目标,是到2027年,全市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累计淘汰老旧或国二及以下柴油农业机械600台(套)以上;同时,加快高效低耗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和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等主要农业生产作业装备更新率达到60%以上,并累计建设提升大棚面积2.2万亩以上。此外,杭州还将推进现代化农事(机)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或改建省级、区域性现代化农事(机)服务中心35个以上。
杭州“解法”
最近,桐庐方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马淼斐舒了一口气:乘着农业领域“两新”工作的东风,合作社的烘干机、拖拉机等3台机械更新提上日程。
“这些机械上岗十多年了,以前觉得机械报废更新麻烦,都是修修补补。今年听说有新政策,在桐庐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我开始进行机械报废更新工作。”马淼斐高兴地说,等新机械到位后,今年秋收季效率能提高不少。
农业领域“两新”工作推进迅速,源于杭州先摸清了“家底”。“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我们全面摸清农业机械、设施大棚的保有量和质量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年度任务计划。”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杭州计划报废淘汰农业机械140台,建设提升农业设施大棚4500亩,新建改建农事服务中心15个。
以农业机械报废更新为例,杭州鼓励机主积极报废更新老旧农业机械,优化机械报废回收网点设置。目前,全市已报废淘汰农业机械167台,完成本年度任务的119.3%。
农业机械更新,并非简单的同类产品置换,而是顺应时代趋势,提高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循着这一思路,加快推广应用高效低耗智能农机是关键。
让更多现代农机设备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杭州以保障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核心,加快高效低耗智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加大对农业生产耕、种、收、管、烘等环节的农业机械装备更新力度。目前,全市已购置新机具6251台(套),兑付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2592.7万元。
现代化农业,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农业设施大棚就是其中之一。它尽可能地减少了“靠天吃饭”,加强了农业抵御不利天气的能力。挖掘“存量”,拓展“增量”,杭州正推进建设农业设施大棚工作,现已提升设施大棚2897.1亩。
相比农业机械、农业设施大棚,农事(机)服务中心则更像一个全能型选手。比如,建德市大同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集农机共享、粮食烘干、粮油加工、秸秆处理、品牌销售等于一体,实现了水稻从育秧插秧到稻米销售的全产业链流程,服务半径达10公里以上。
培养更多的全能型选手,杭州正合理规划布局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加强育秧、烘干、农机库房、维修中心建设,确保粮油生产农事(机)服务全覆盖,预计今年底15个农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
点亮现代化
向机械要效率,向科技要生产力。眼下,浙江农业向集约化经营、生态化生产的高效生态农业全力转型,让创新链和产业链耦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全面迭代。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正是农业领域“两新”工作的题中之义。对于农业发展空间有限的杭州而言,归根到底,“两新”工作是通过建设一批农业设施大棚,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和应用智能装备,发展智慧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建德市大同镇,拥有200亩连栋大棚和300亩稻菜轮作区的西乡蔬菜园拔地而起,智能化育苗、自动化栽培收割等“黑科技”也成为标配。
“以前这片土地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有的种水稻,有的种玉米,效益也不高。现在统一打造西乡蔬菜园,引进先进农机和设施栽培装备,成为周边城区的蔬菜保供基地,形成一百公里蔬菜供应圈。”大同镇相关负责人说。
西乡蔬菜园的成长,是杭州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缩影。农业用地碎片化、农田基础设施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农业品牌带动力较低……在以山地丘陵为主要地形的浙江,这些困境如何解?来自杭州的方案是: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推动农业“双强”和“两新”工作。
去年以来,杭州聚焦粮油和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启动建设20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通过设施蔬菜基地和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擦亮“高效生态农业”嘱托地金名片。
截至目前,萧南传化高品质蔬菜产业园、建德西乡蔬菜园、临安天目粮仓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余杭径山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等12个项目,已实现部分达产或投入“三夏”生产。
“立足超大城市人口多、市场大的优势,我们把现代都市农业作为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把城市内部、近郊和远郊农业空间开发出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阳台农业等农业新业态,不断夯实‘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供根基。”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以“两新”工作为突破口,杭州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