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农丰农机合作社内,工人们正忙着对农机具进行维修保养。王树军是霍尔奇镇后山根村的村民,长年在农机合作社工作。每年春耕生产前,他都要对所有农机具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确保春耕生产时农机具能够用得上、马力足、作业好。“合作社建立了完善的托管式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王树军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计划利用维修调试好的60余台农机,为当地7万多亩耕地实施代耕代种作业。
阿荣旗农丰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在检修农机(央广网发 李园园 摄)
广袤田野上,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由南向北徐徐展开。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输出基地,呼伦贝尔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80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占自治区的1/4左右。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目前,“草原粮仓”备春耕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赋能春耕春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满满的“科技范儿”。
位于呼伦贝尔市最东部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是全国100个商品粮基地和500个商品粮大县之一。这几天,在莫旗汉古尔河镇西诺敏水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育秧棚内,稻农们分工明确,在水稻育苗机器上添加营养土和稻种。伴随着机器轰鸣声,撒种、覆土等工序相继完成,一片繁忙景象。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汉古尔河镇,育秧棚内稻农进行水稻育苗作业(央广网发 王军 摄)
水稻想种好,育秧是关键。为提高水稻产量,当地稻农们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育秧过程中使用机械化育秧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人力成本。同时采用温室育苗技术,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温度和湿度,为秧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了提高育苗效率,今年新购买了播种一体机,效率挺高,省人、省力、省时间,四五天就能完成育苗工作。”西诺敏水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苓明介绍,现在大棚每天育种大概是1万盘,可供150亩地播种。
好收成离不开好种子。眼下,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公司丸粒化种子、精量播种等技术推广应用如火如荼,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广袤的田野上渐次开花,科技赋能种业创新加速产业化裂变。
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公司工作人员将印有农垦标识的商品粮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央广网发 陈明 摄)
“这些年我们承担了各类农作物试验品种1500余个,小麦、油菜品种在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表现都很不错。今年,通过公司审定后将大面积在各生产连队推广。”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公司农林科技园区主任闫春瑞介绍道。
截至目前,特泥河农牧场更新种子品种9个,建成小麦良种生产基地5万亩,实现年可提供小麦良种1.5万吨,粮食仓储能力达2.65万吨。其中,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自主选育品种覆盖率提升5个百分点。
呼伦贝尔农垦莫拐农牧场公司,科研人员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央广网发 牟阳 摄)
向下扎根的种子在土地中孕育着金色的希望。新年开工以来,呼伦贝尔农垦莫拐农牧场公司各生产连(队)就开始忙碌起来,着手开展种子发芽试验工作。在作物品种选择上,以市场为导向,选取抗旱、抗病、耐寒性有较强表现力的高产、高价、优质作物品种。
据呼伦贝尔市农牧局最新农情调度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农作物预计总播面积2948.3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57万亩左右,占比86.7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90万亩左右。
呼伦贝尔市农牧局副局长李永鑫介绍,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举措、狠抓落实,重点在稳面积、提单产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5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