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这个通常被看作是播种与生长的季节,但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和喀喇沁旗的田野里却呈现出别样的丰收景象。这两个地区的药材迎来了大丰收,金黄色的黄芪根在田间地头堆积如山,诉说着春天的丰收故事。
挖药机现场工作场景。受访单位供图
在丰收现场,农民们忙碌地收割着黄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随着挖药机缓缓入地又抬起,一颗颗黄芪根从泥土中露出,田间地头,金黄色的黄芪根被整齐地堆放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敖汉旗古鲁板蒿镇白家店村的村民贾淑丽也是收药材大军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每天的收入达到150元,20多天就能赚到3000多元,这无疑为她的家庭增添了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打完工,20多天,我就回去种自己家的地了,这样既不耽误农活,又能出来打工赚钱,感觉挺好的。”贾淑丽笑着说。
农民们积极参与收割黄芪。受访单位供图
赤峰市作为中药材种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黄芪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与推广。敖汉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去年通过到外地考察并引进中药材种植,丰富了农业种植的种类,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通过土地流转有效地整合了土地资源,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统一种植和订单回收的模式,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降低了市场风险,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敖汉旗的黄芪种植技术日益成熟,产量和质量均有了显著的提升。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黄芪的根系粗壮有力,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赤峰市古鲁板蒿镇白家店村委会委员康从光表示:“我们这里的黄芪种植效益很不错,一亩地平均能产出一千六七百斤,纯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春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丰收季。”
赤峰市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因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量低,适宜多种名贵中药材生长,中药材品相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到2023年底,赤峰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近50万亩,特别是桔梗、北沙参最多,桔梗占全国总产量70%,北沙参占全国总产量85%。除少量药用外,鲜品全部销往韩国、日本。目前,赤峰地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桔梗产区,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也被誉为“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
春季农民们火热收割中药材。受访单位供图
春天,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在赤峰市的田野间,正以丰收的方式展现着它的独特魅力。中药材的喜获丰收,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赤峰市的中药材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