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3月,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据农业农村部相关消息,眼下,全国上下抢抓农时,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全面展开,春播也由南向北陆续展开,粮食主产区春耕春管进展顺利。为了保障春耕备耕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国多地做好农资、农技保障的同时,也加入了不少“科技活”,更让专家及时“把脉”,助力农户做好田间管理。一时间,各地按下春耕加速键,田野里生机勃勃。
吹响“集结号”农事生产劲头足
眼下,河南漯河的237.95万亩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在漯河临颍县杜曲镇的一块麦田,连片的小麦绿意盎然,长势良好,种植户正利用新型植保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农业专家针对部分轻微冻害、返青期群体密度大、晚播弱苗等对症开出科学管理处方。此外,当地农业相关部门还组成春季麦田管理指导小分队,实时监测小麦苗情、病虫害情况,蹲田包片帮助农户适时做好科学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
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目前,北方冬小麦大部分已返青,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拔节起身,西南地区正在抽穗。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3月上旬已返青小麦一二类苗达88.2%,比去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比近五年平均高1.8个百分点。
而在江苏,全省小麦油菜均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田野上、大棚里,种植户们纷纷忙碌起来,各项农事纷纷提上日程。这两天,镇江、扬州、常州等地小麦种植户们抢抓农时,深入田间查看苗情、巡田施肥。全年的农机保养维护工作也同步开展,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镇江句容市后白镇小麦种植户黄平表示:“工人天天在清沟、理水,因为小麦喜旱不喜潮。小麦今年大概种了600亩,用无人机治大概两天就结束了,人工包括各个方面都要节省。”
对于这几日的小麦管理,扬州市邗江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作栽科副科长王君认为:“首先是对小麦进行除草。这几天晴好天气比较多,是关键的窗口期。第二点,要因苗施肥。对于弱小的苗,我们要适当施肥,对于生长比较旺盛的尽量把施肥时间往后拉一点,在3月中下旬再进行施肥。”
农业生产不能耽误,水利基建也要早作打算。在宿迁泗洪,前段时间天气寒冷导致工期延后,气温回升后,当地加大投入抓工期,抢进度,修建农田灌溉水渠,为全年粮食增产筑牢根基。
春季农业生产,种苗、化肥等农资储备也是大头。在盐城大丰的一处种苗中心,这两天,前来备苗的农户络绎不绝。通过推广应用科学育苗技术,企业对各类作物种子干热杀毒处理后,使用营养土栽培,不仅缩短了植物生长周期,而且成活率更高,便于农户提前栽植、及早上市。苏州吴江、常熟等地供销部门与种粮大户提前沟通,主动上门服务。连云港东海开设了春耕农资运输的“绿色通道”,全力服务春耕生产需求。
与此同时,全国早稻已育秧21%,已栽插2.4%。其中,海南育秧近六成、栽插近七成;云南育秧近九成、广东过六成、广西福建育秧近半,零星栽插;江西、湖南零星育秧,预计3月20日之后开始大面积集中育秧。
此外,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日前下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8.3亿元,支持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12省(区)加快做好农作物改种补种、农业及畜牧渔业设施灾损修复等相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为促进夏季粮油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技术加持春耕跑出“加速度”
增产增收,技术是关键。在春耕备耕一线,农业科技引擎正积蓄动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月1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长乐雪美农业种苗育繁中心,一茬茬秧苗格外齐整,满目新绿扑面而来。“我们今年首批春播育种从3月初就开始了,接下来要抢抓农时,加紧播种。”基地负责人李向雪说。
在这里,育秧变成了一项充满科技感的工作——流程精密、全程可控。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流水线上,一个个秧盘快速完成;出苗室里,秧苗享受到了数字化控温控湿的“高级待遇”,实现快速生长
“工厂化育秧不仅更安全、快捷,育出的秧苗根实株壮,抗寒能力强,提升了早稻育秧的质量。”李向雪表示,得益于科技助力,基地育秧高质高效,预计首批秧苗3月25日可以下田,总体进度比往年大约提前10天。
而在福州市连江县丹阳镇的福州昌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棚内,遍布四处的传感器让智能育苗温室大棚“耳聪目明”,开足马力培育出的一床床西瓜苗、甜瓜苗、苦瓜苗走出连江,播撒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
眼下是蛋鸭春繁春育的关键时期。在永泰县丹云乡“金蛋工程”厂房,福建省农科院的郑嫩珠团队正围绕基地养殖存在的问题、规范管理的重点和注意事项,给予企业负责人技术指导。
技术沉下去,效益提上来。据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从育种环节开始,公司就联合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选育孵化优质品种,90天以下的雏鸭接种疫苗后被放入稻田实现“稻鸭联农”,蛋鸭成年上笼后食用科学配制的独家饲料,极大地降低了生产风险。“现在每天都有22万~24万枚鲜蛋从产业园运出”。
而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的一处种植基地,育苗棚内暖意浓浓,一株株西兰花、娃娃菜、菜花等不同品种蔬菜的种苗生机盎然、长势喜人。这些种苗除了满足本地种植需求外,还将运送到广州、上海、西安等地。据了解,今年以来,当地蔬菜服务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户做好育苗温室消毒、播种、嫁接等工作。目前,当地已繁育茄果类、瓜类、高原夏菜等优质种苗1.5亿株,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专家开方把科技成果播撒在田野里
在四川,绵阳市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生产定制配方肥,让万亩农田吃上专属定制的“营养餐”。
这几天,在绵阳市北川县永昌镇宝林村的一块田地里,当地的“玉豆”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现场培训会正在进行。科技特派员围绕测土、配方、配肥、施肥,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宝林村村民刘强表示,过去都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施肥,每亩地都不知道施多少肥。今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地知道了施什么肥、施多少,大大减少了每亩地肥料用量,每年节省成本在1000到2000元左右。
目前,北川县正在将春耕生产所需的各类农资,通过农资直通车运送到了乡村农资供应站点,方便山区群众就近购买。据了解,四川省今年大春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达到7900万亩以上。
而一些农业高校,也纷纷派出专家团队,将自己的科研论文“书写”在广袤的田野上。
“我们智能农机装备团队通过与丘陵山区政府、企业等各方力量加强合作,共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助力山区农民春耕备耕。我们希望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速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丘陵山区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两天,在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江山市新塘边镇、遂昌县三仁畲乡等地,浙江农林大学光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农机装备团队正在进行春耕备耕科技服务。
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课余、周末等时间分赴田间地头,根据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的实际需求,针对经济林、蔬菜、茶叶、水果、畜牧、笋竹、食用菌、中药材等生产经营上的技术需求进行调研,对做好春耕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高校的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既是老师也是科技人员,我们有义务发挥科研优势助力农林业生产,这也是社会赋予高校科研人员的职责。”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处长刘兴泉说。
截至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已先后组织了近百名科技人员,指导各地春耕备耕。大家先后开展电话、视频等远程技术服务100余次,编写春耕技术操作规范50余条,编制各类农业生产技术10多件,先后录制发布各类技术指导视频10余部,服务面覆盖多个省份的100多个乡镇,近200家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