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细碎零散的小田集并起来,组成方方正正的大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夯实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耕”基。11月23日,在冬日暖阳下,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杨河镇大片良田接连入眼,为“藏粮于地”写下生动注脚。
应城市杨河镇北依大洪山余脉,地跨漳河、富水河,耕地面积11.88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是应城有名的“北部粮仓”。近年来,当地持续优化粮食种植布局。自今年8月起,该镇抢抓全省“小田并大田”试点契机,全力问效于合、求效于整。
“马堰、周岗两村,是全省‘小田并大田’试点村。”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并小成大,夯实“耕”基,马堰村有经验。自去年以来,这个耕地面积4155亩的产粮主力村,依托全域国土整治项目奋力而动。
“完成平整土地3500余亩、旱改水93亩,利用好丘陵、斜坡、田埂等‘边角料’,科学提升耕地质量。”镇党委书记程建红表示。
经过整治改造,马堰增加有效种植面积145亩,1231块零散小田合并为142块种植力强的大田。
基础设施同步跟上。该村新建排水沟5660米、灌溉渠道12424米、道路10943米、生态沟3853米。
田块减少,“农”度增加。该村认真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功引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入驻。
“以每亩每年43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722亩,土地流转率78%。”村支部书记程幺生道出公司入驻之后的好处:目前,中磐已和马堰村种田大户签订长期劳务用工合同12人,活期劳务30余人,解放了全村80%的年轻劳动力。
同时,在“农”头的带领下,该村集种植、收储、加工、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全糯稻产业链不断加粗加长。
“大块田好用上大农机,增产只是时间问题。”在马堰村种田大户徐桃清眼里,“粮”辰美景正在勾画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