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中国数字农业发展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武汉设施栽培领域、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等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农业如何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记者走访了武汉多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探访农业信息化的“奇妙”之旅。
百亩橘园管理只需一人值班
在位于江夏区金水村的湖北省农科院国家柑橘原种保存圃,百余亩的橘园正处于挂果期,整个橘园非常安静,只有一位守门工人坚守岗位。
走进橘园,记者最先看到的是一套小型气象设备,监测光照、降雨量、温湿、气压等七要素。气象设备不远处,是物联网灭虫灯。乍一看,它和普通的灭虫设备似乎差别不大,其实内有门道。产品经理刘道成介绍:“它虽然也是用光捕虫,死掉的虫掉进管道里,但是这个设备的基座下有一台给虫拍照的设备,可以鉴别虫的种类,上传到我们的‘田小二’智慧管理平台上。相关人员看到虫的种类分析,就可以决定要不要打药、什么时候打药、打何种药。”
当天暖阳高照,气温最高达到了20℃,记者看到,大棚四周的棚膜都被掀开——这也是由智能设备根据当天的温度和湿度给出的建议。在大棚里,有一个传感器,感知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这些数据上传到管理平台,经过大数据的测算,就能算出是否需要开棚通风。
大棚里的传感器
刘道成介绍,大棚里最重要的设备,是入口处小房子里的一台数字水肥机。这台机器将传统的凭经验施肥、灌溉转变为根据土壤墒情、气象环境、作物生长数据等的精准化、智能化施肥、灌溉模式。
有了这些智能化设备,近百亩的果园,实现了轻简化的栽培。“我们这个项目进行数字化改造花了40天时间。针对科研单位的改造,所用的设备比较全。如果是针对普通种植户,可以少用一些设备,也能实现基本的功能。”刘道成说。
橘园里的小型气象设备
目前,武汉禾大科技在武汉对口援助的新疆博乐地区,推广了12万亩农田智能滴灌服务,为当地农户实现节水10%—20%,节约劳动力40%—80%,品质提升15%—30%,产量提升10%—25%。
武汉禾大科技有限公司CEO刘世生介绍,目前,禾大科技仅在湖北省就有数十个数字农业改造项目正在进行。“用数字感知系统采集田间数据,上传到‘田小二’智慧管理平台,然后‘田小二’向数字控制系统发指令,进行灌溉、施肥、通风等操作,实现对种植的精准控制。”刘世生介绍,除了这些基础化的数字农业系统,对于打造都市农业的武汉来说,公司还在谋划更个性化的数字农业发展方向。比如,武汉不少果园专注于休闲采摘,管理需要更精细,目前全流程一体化智能采摘机器人项目已成功立项,公司将与武汉科技大学积极开展合作,争取尽早取得突破。
智慧育苗实现错峰上市价更优
在新洲区东方神农蔬菜生产种植基地,5500平方米的育苗智能温室大棚里,生菜苗和花菜苗正在培育中。负责人李珂静介绍,现在秋冬育苗生产已经进入尾声,春季育苗的准备马上要提上日程了。
育苗基地的自动灌溉设备
东方神农的智能温室大棚建于2017年。“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投资了近1100万元建设这个智能化控制设备。因为做农业多年,我深知要育好苗,温度、湿度都要控制好,以前凭经验,成功率不能保证,现在靠设备,用好种子就能保证育出好苗。”李珂静说。
因为天气晴好,智能温室大棚的遮阳网全部打开增加光照,通风设施正在运转中,自动喷水机械在温棚末端。“技术人员通过我们进门处的终端设备,控制遮阳网的开关。需要喷水的时候,也是在设备上下达指令,喷水龙头就会在滑道上运行,喷出相应的水量。”李珂静介绍,这样一个大棚,每年可以育出800万株优质种苗,不仅可以让东方神农自有的5500亩种植基地全部种上好苗,还能满足周边种植户对优质好苗的需求。
因为智能化控制设备保证了育苗的温度和湿度,育苗大棚还可以育早苗或者育迟苗,更好地控制农产品的上市时间。“不和普通农户抢上市高峰期,这样我们农产品的销售和售价都能得到有力的保证,虽然当年投入大,但从长远来看,这笔投资是值得的。如今6年时间过去了,这套设备自动控制没问题,但在5G大数据上就有点落后了,我们也准备提档升级,让育苗更快,育得更好。”李珂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