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喂车缓缓驶过,撒下精确配比的营养饲料;奶牛排队走上转盘式全自动挤奶机,新鲜牛奶通过封闭管道进入奶罐;一个个包装盒在高速运转的流水线上“飞奔”,一盒盒灌装好的牛奶被机械臂整齐装箱……从养殖牧场到加工车间,这些智能化的场景在兴安盟已是屡见不鲜。
近年来,内蒙古兴安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抢抓政策机遇,推动奶业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科右前旗中利牧业2.5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一排排安装了高标准通风、控温、清洁系统的标准化牛舍并排而立。在这里,喂料、挤奶、清洁牛圈等程序都有章可循。牧场现代化挤奶大厅里,上百头奶牛走上全自动转盘式挤奶机,醇香的牛奶顺着封闭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奶罐室,经储存冷却后流入奶罐车,实现了全程无菌封闭操作。
作为兴安盟万头奶牛养殖牧场智能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利牧业2.5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单体最大的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目前,牧场奶牛存栏头数已达15700余头,日产鲜奶187吨。”牧场场长傲力玛莫德格说,立足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中利牧业已形成了从饲草种植、草料加工、鲜奶配送到生物肥有机转化的绿色农牧业循环产业链。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兴安盟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也助推了兴安盟奶业发展步伐。
截至今年9月末,兴安盟奶牛存栏达到22.76万头,同比增长42%,其中荷斯坦奶牛9.26万头,同比增长30%;生鲜乳累计产量55.58万吨,同比增长75.4%。
暖阳普照,寻味传统美食。走进科右前旗传统奶制品产业园,奶豆腐、奶皮子、酸马奶的浓郁香气弥漫。“来,尝尝我们的奶皮子!”身着白大褂的塔林希莫乳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邰巴根那热情地端上刚出锅的奶皮子让游客品尝,色泽乳白的奶皮子透着诱人醇香,游客咂巴着嘴,感叹好生态带来的草原美味。“入驻产业园给免租金两年的优惠,我们制作的奶食品用的都是当地牛奶,日用鲜奶量达500公斤。因坚持传统手艺制作奶食品,我们的产品很受欢迎,顾客遍及天南海北,年收益达到20万元左右。”邰巴根那说。
今年5月,科右前旗传统奶制品产业园揭牌成立,像邰巴根那这样拥有传统手工艺的传统奶制品手工坊和生产企业入驻产业园开始了规范化集中生产。作为兴安盟首个推动地方特色奶制品产业的发展试点,科右前旗传统奶制品产业园全力打造“前店后厂、城市直供、SC集群”三种发展模式,与16家小作坊构成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供销衔接、生产规范、组团发展”的产业联合体,助力打造全区奶业“副中心”。
在内蒙古兴安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年初投产的液态奶行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示范项目为兴安盟奶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透过生产车间玻璃,“科技感”十足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在这里,经过标准化处理、超高温灭菌、无菌灌装等环节,一盒盒精装纯牛奶从生产线下线,并从兴安盟奶源地发往全国各大商超。“这里草地肥沃,牛羊成群,奶源上乘,而且政府提供了最优质的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于项目的各个环节,这使得本地的奶产业得以飞速发展。”兴安伊利乳业总经理王福森介绍说,该项目主要生产金典、伊利纯牛奶等高端产品,预计年产量高达10万吨,年产值突破5亿元。该项目的投产不仅直接带动了500人就业,还推动了兴安盟7座牧场的同步快速发展,帮助全产业链的3万人实现了增收。
近几年,兴安盟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全盟牲畜存栏达到1290万头只,肉牛和奶牛的比例明显增加,肉奶产量大幅增长,畜产品保供能力明显增强。“未来,我们还将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区域布局,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相关要求,全力推进自治区奶业发展‘副中心’建设,抢抓自治区奶业产业33条政策机遇,加强‘草源’基地建设,提升‘种源’自给能力,稳固‘奶源’供给保障,持续推进规模牧场建设,力争到2024年奶牛存栏达28万头以上,生鲜乳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助力奶业振兴。”兴安盟农牧局副局长王玉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