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露地种蔬菜,到竹搭大棚,再到搭铁架大棚、钢架大棚,如今是双层智能温室大棚里种植,从27岁开垦第一块荒滩地起,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乡粑铺村的徐志超在种菜这条道路上已走过了27个年头。
热爱钻研的“泥腿农匠”
谈起蔬菜大棚,徐志超说,大棚最怕大风,一场大风能让大棚惨遭“灭顶”。
2000年,徐志超的蔬菜大棚朝向很随意,一场大风过后,大棚损失严重,蔬菜也未能幸免,在随之而来的寒潮中受到冻伤。
遇到风灾寒潮,一般菜农可能会自认倒霉。但是徐志超却在地头东看看、西瞧瞧,他发现居然有几个大棚没有受到大风的影响,蔬菜几乎零损耗。
经过对比和琢磨,徐志超弄清楚了一件事:建大棚和建房子一样,讲究朝向,只有朝向对了,才能在大风中屹立不倒。
“种植蔬菜除了要规避暴风、寒潮、干旱等气象风险外,还要对市场风险有所应对。”徐志超介绍,为了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他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采取多品种蔬菜种植的方法,让风险平均值降了下来。
徐志超告诉记者,多品种种植其实也有弊端,就是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与难度。在田间管理的技术上,最让老徐头疼的就是蔬菜的病虫害防治。
喝着“益生菌”长大的蔬菜
“既要做到绿色无公害,不使用化学成分的农药,还要防治蔬菜生长期的病害和虫害。”为此,老徐想尽了办法,可是收效不佳。
由于常年保持浏览新闻的习惯,老徐关注到一种生物绿色防控的方法,可以防治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还可以改良土壤,增强活性。但新闻中关于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描述不多。
于是,老徐一边请教基层一线农技推广人员,一边不断学习。经过长时间钻研,徐志超琢磨出一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有益微生物菌群低成本高效防控技术”,自己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真正做到了对病害的防与治,病害防治率高达95%。今年7月,这一技术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三等奖。
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一直在思考,有益菌群对蔬菜生长过程中遇到的病害效果这么好,那么虫害呢?是不是也有相对应的菌群?”带着疑问,徐志超又发现了寄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可以对200余种的害虫起到防治作用,防治率可达65%。
搬出“毛坯房”住进“精装房”
“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精细化、科学化是趋势,建、种、管、售,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徐志超介绍道,“今年7月,基地启动旧棚改造工程,目前投入使用的温湿双控大棚可增加25%土地利用率。”
市农业农村局专家介绍,相比大田农业,设施农业克服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农业对耕地和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成为缓解粮菜争地矛盾的关键抓手。
“有了新式大棚,实现了夏可遮阳降温,冬可防寒保温,还便于机械化耕作,蔬菜的生长环境和工人的劳动环境得到了较大提升。”徐志超告诉记者,新的温湿双控大棚直接的好处就是提高了蔬菜的商品力,虽然一次性投入较高,但是使用寿命长,性价比很高,基本上可以实现工厂化逐年稳定生产。
徐志超算了一笔账,原来旧棚使用一次水肥一体灌溉的面积最多能覆盖4亩,使用了新的温湿双控大棚后,一次最多可覆盖10亩,可节省人工30%。
谈到大棚提档升级的初衷,徐志超坦言:“作为鄂州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长,希望通过我自身不断地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取得成绩后,再在全市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