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海宁是全省产粮大县,晚稻面积超过20万亩,丰收已成定局。往年晚稻抢收中,有时难免会出现“稻子收得粗或者细”这样的争议,今年晚稻收获中,海宁市进一步规范联合收割机手作业操作,减少田头损失,尽量保证成熟的稻谷颗粒归仓。
11月15日下午,在海昌街道双喜村沪杭铁路西面一片金色的稻田上,上千亩“宁84”常规稻颗粒饱满,一台台收割机进田作业,加紧收割成熟的稻谷。这支收割机来自安徽蚌埠,半个多月前来海宁。
在田头,市农机管理人员察看了现场作业,叮嘱他们按新出台的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操作。机手陶守沪说他们这支收割队有十多台收割机,计划到这个月末收割结束后返回。“边边角角要收的干净一点,特别是倒伏的地方一定要收的慢一点。”他说。
机收作业已经成为粮食收获的主要方式,为此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水稻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明确作业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而跨区作业机手,近年来一直是海宁市晚稻收割主力军,今年至少有300台外地收割机增援海宁市晚稻收割。
针对这一实际,海宁市农机部门专门向广大联合收割机手发出一封信,倡导机手像收自家地一样把所有水稻都收好,将机具调整到标准参数,保证在良好状态作业,控制好收割速度,降低机收损失率。特别是收割倒伏水稻时,可通过安装“扶倒器”、“防倒伏弹齿”装置,保证收割质量。
今年晚稻开割前,海宁市还组织了机收减损培训,和大户算明白账,提出每亩减损20斤的小目标,鼓励种植户和机手签订收获作业损失协议,市镇两级农业相关部门还组织巡回检查,监督各地收割作业。
“机收减损是今年全面推行的一个新技术,像我身后这些全喂入的收割机,我们通常所提倡的标准损失率低于3%,如果每亩田收的好,可以增加20多斤粮食。”市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站站长黄俊杰说,“在这里,我们倡导广大联合收割机手尽量做到操作规范,让粮食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