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平安镇辖6村1社区,有耕地面积12290亩,境内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农业耕作条件十分优越,素有“镇巴丘陵乡镇”之美誉。但是,多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破解农业生产人口老龄化问题,镇党委、政府带着问题走出去观摩学习后,结合平安实际,不断探索、推广示范,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农事服务中心,带动农户小型农业机械化生产。平安社区农事服务中心于今年3月成立,由平安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营。该中心利用集体闲置用房建设200平方米的农机库房;120平方米的维修车间;购置小型农机设备30余套;培训农机技术专业服务人员8人。中心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代销等农业生产服务,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营。
一、创新为农服务模式。立足本镇区位劣势和地理环境优势实际,根据农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一是环节托管服务。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农户可选择农事服务中心为其提供某一环节的机械化服务,交纳相应的服务费。目前土地翻耕环节费用为150元/亩,插秧为180元/亩,收割为180元/亩。二是全程托管服务。农户每亩向中心缴纳低于市场价格的农机使用费用,由中心提供粮食生产全程化服务,农户参与全程托管的服务费用为900元/亩,包含耕种、防、管、收所有环节。农户每亩收入1700元左右,除交过的900元服务费,每亩净收入能达到800元。三是特定环节服务。如水稻生产代育秧、机插秧服务,实现规模生产,节本增效。与人工育插秧相比,机械化育秧可节约25%左右的秧田,目前农事中心探索育秧环节,机插秧盘为18元每盘,每亩均30盘,较传统育苗环节节约成本200元左右。四是植保飞防服务。该中心目前正计划购置小型无人机探索农作物飞防作业,有效解决农民生产中病虫防治难题,减少人力成本,实现飞防后,按照100元/亩的代防成本定价。五是粮食加工服务。以联村共建的方式建设粮食加工车间,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加工、包装、销售等服务,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按照高于市场价0.05元/斤的标准进行回收。
二、强化技术人才支撑。一方面,依托示范基地,推广机械化服务技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当地农户,中心建成200亩稻鱼养殖示范基地,基地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技术。中心运营以来,已实现代育秧400余亩。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邀请专家技术培训指导,改变了当地农户传统的耕作习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中心的发展需求,中心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合作社社员、农机手、种粮大户、普通群众多人次开展现场教学培训,提高了社员和农民的知识技能和服务能力;组织8名专业服务人员参加学习,取得了农机操作资格证书,为中心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从农资供应到机械服务以及粮食回收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资金、技术、人脉等资源积累,向粮食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发展,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农事服务中心以小型农业机械化全程服务为切入点,集中土地、机械,以专业团队管理、指导生产,积极推动了高品质优质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集约资源,实现“五降”。依托农民合作社、种田大户,集中连片签订托管协议。农民合作社和种田大户既是土地托管的服务对象,有的也是以自有机械设备和专业人员实施专业技术服务的主体,既便于扩大托管规模和现场操作,又整合了各类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农资成本、农资用量、机械化成本、水电设施投入、管理成本五个降低。二是优化服务,提效益。种植规模化使作业成本降低了约10%,农机手管理规模化使服务价格再降了约10%。据测算,土地托管为农服务,平均每季每亩水田可节约种植成本120元左右。农事中心通过农事服务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提高了效益。三是突破技术瓶颈,促进绿色农业发展。中心通过“订单”农业、绿色防控等新型种植模式,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绿色农业发展。
今年3月以来,平安社区农事服务中心已完成了夏季田间代耕、代种400亩,实施机插秧400亩,现代育秧4000盘;代收油菜200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120亩,带动当地劳动力长期务工20余人,季节性务工100余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