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立足农业县实际,始终把黑土地保护作为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多点发力,多措并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2020年开始实施秸秆归行,种苗带整洁、无秸秆,从而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耕地有机质含量,5年后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升,化肥施用量相应减少10%。按照2022年物价成本估算,此种模式作业成本大约每亩47元,既能实现降成本、增收入目的,同时还能达到减少秸秆焚烧的污染、培肥地力效果。2018年以来累计实施140.4万亩。 秸秆深翻还田模式。2018年以来,伊通县开始探索推广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把秸秆深翻至土壤25一30厘米深度,在表层种植当年作物,使用深埋的方式使秸秆在底层自然腐熟,土壤耕层(30厘米深度)中有机质含量每年大约提升1%,且磷、钾含量均有明显增幅,深受广大农民的认可。目前较大面积推广,累计实施59万亩。
粪肥还田模式。2021年以来,在伊通县大孤山镇、小孤山镇、三道乡等地开始推广应用。建有4个粪污处理厂,总处理能力15.2万吨,实际处理9.45万吨,将畜禽粪便集中收集,掺入30%秸秆发酵形成有机肥,施用于作物种植,每亩地可减少10%的化肥投入,降低成本约20元,土壤耕层中有机质含量每年提升2%左右。减少了种植成本,解决了粪污污染环境问题,并通过种养殖结合形成绿色循环。这种模式近两年处于推广期,共施用有机肥6.17万吨,实施面积达到44.7万亩,亩均138公斤。
水稻秸秆打浆还田模式。2021年伊通开始试验实践水稻秸秆打浆还田技术,在水稻机械收获时加装秸秆粉碎抛洒装置,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洒田间,促进水稻秸秆肥料化利用,从而达到保护黑土地的效果。目前这项技术还处于试验性探索阶段,共实施2000亩,实际效果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今后将继续推广此技术的示范应用。
此外,针对坡岗地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正在重点攻关,在推广单体免耕播种机和垄侧施肥扣瓣基础上,正在探索耕地成本、更高效率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建设一个以山坡地黑土地保护利用为主,兼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实验基地,为东北地区半山区黑土地保护探索更多路径,为确保多打“吉林粮”伊通经验和伊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