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太湖上游的宜兴,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农业板块,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米袋子”,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8万余亩。如何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减少肥料农药的使用,让稻米品质更加绿色安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给出了“最佳答案”。
高塍镇种粮大户 杜新明
过去施肥靠人工,手一挥肥料满天飞,现在这个侧深施肥技术非常好。水稻从插秧到收获,只要施1到2次肥料,真正实现了节本增效,而且病虫害也少了。
从最初的试验面积600亩,到现在,全市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面积已达1.1万亩。去年年底,由宜兴编制的全省首个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地方标准正式出台,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侧深施肥技术“宜兴经验”。
宜兴市土肥站 站长 潘云枫
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较常规施肥相比,每亩减纯氮25%至30%,氮肥利用率提升至40%以上,氨挥发减排50%,径流氮减排30%。以今年全市1.1万余亩水稻田为例,共计减少使用纯氮50余吨,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在稻米品质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市还积极鼓励稻米加工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朝着稻米精深加工方向创新探索,初步形成以开发优质新品种打造创新链、以绿色种植稳产保供打造供应链、以高端品牌为引领提升价值链的“三链”协同新发展格局。
来到杨巷镇的江南米道江苏科技有限公司,这里是企业的智能化大米加工车间,我们可以看到一袋袋功能性大米在通过传送带运输至企业的低温成品仓库,再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送达到我们老百姓的餐桌。
与传统的大米生产企业不同,江南米道瞄准三高、肾功能障碍等特殊人群的稻米食用需求,通过与江南大学、省农科院合作,选育低升糖指数的稻米新品种,精细控制大米研磨的精度,成功开发了多种功能性大米产品,并在细分领域迅速打开销售市场。
近年来,无锡市聚焦粮油品牌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江苏好粮油”行动,积极扶持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优粮优销”体系已初步形成。作为江苏省老字号品牌的和桥米厂,将智能化控制技术运用到整个生产过程,让企业具备了日产400吨、年产10万吨大米的生产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级“放心粮油”企业12家,无锡市级以上“放心粮油”企业及“江苏好粮油”品牌22个。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仓储与规划建设科 科长 李胜频
在品牌打造方面,宜兴市粮油集团大米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最美绿色食品企业”称号,“隆元牌”有机大米、“隆元牌”富硒大米等系列产品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荣获金奖,并入围省域大米公用品牌“苏米”标准首批核心企业,成为无锡地区唯一入围的大米加工企业。同时,杨巷镇和徐舍镇还被列为国家级稻米特色小镇,“杨巷大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