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农事忙,晚稻种植正当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种粮户纷纷运用各种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开启晚稻播种、插秧“表演秀”,以实操作业生动诠释“机械强农”如何赋能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3分钟播种一亩地,无人机直播水稻“省工又省料”
伴随着旋翼的嗡鸣声,一架无人机盘旋在稻田上空,将一行行水稻种子整齐地射入泥土中,3分钟便完成了一亩地的播种任务。
“不用育秧,也不用移栽,省时、省工、省力、省钱!”杭州余杭益民合作社(以下简称“杭州益民”)理事长沈兴连一一介绍这架“脉冲精量穴播无人机”的妙处。原来,脉冲精量穴播无人机可以将装载的种子精量有序地运输到播种口,再利用脉冲技术使种子沿指定轨迹射入土中,最终实现水稻成行成穴点直播,有效降低播种损耗、节约播种成本。“用了这台无人机,每亩地只需要播种1公斤种子,用量比起人工播种、行走式机械播种都要减少30%以上。”
此外,为提高无人机直播水稻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实现“一播全苗”,杭州益民还开展了“种子丸粒化”研究,通过给种子外层加入肥料、生长调节剂、增氧剂、杀菌剂等成分并制成丸粒状,有效解决水稻种子因形体细、长尖、有棱、有芒、绒毛而影响机械充种性能的问题。
“北斗”也能帮插秧,“机插秧”种稻模式成潮流
“嗡嗡嗡……”近日,在余杭区良渚街道纤石村的一片水田中,一台水稻插秧机正匀速前进,将一排排晚稻秧苗整齐地插进泥土里。行驶至田埂处,插秧机还会自动转弯,全程没有停顿,畅通无比。
“从早上6点到10点,这台‘6号插秧机’已经完成了18.88亩地的插秧。”杭州及时雨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及时雨合作社”)创始人姚荣建打开手机,向众人展示如何对农机进行“智慧监管”。
今年,及时雨合作社引进了一批配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机。这些插秧机能根据田块情况自动生成最优覆盖路径,只需要1人在旁及时补充秧苗,就能高效完成作业。同时,插秧机上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根据行驶路线计算出作业面积,即使不去田里,姚荣建也能通过移动端随时查看每台插秧机的作业情况。
“一台插秧机的日均作业面积约40亩。”余杭农业农村局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比起种子直播,机插需要额外育秧,但田间管理成本更低。这是因为机插稻田普遍杂草更少,在后续除草工作中每亩地能节省100元左右。”在生产效益与政策扶持的双重激励下,余杭区选择机插秧方式栽种水稻的种粮户正逐年增多,机插秧或将成为未来余杭区乡村种植水稻的主流。
脉冲精量穴播无人机、北斗导航插秧机等新农机在余杭乡村出现“高人气”,离不开政府对“农业双强”行动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余杭区积极招引培育农业科技企业,依托科研力量,在种粮户中大力推广省工节本高效的新农机。此外,余杭区还通过举办植保无人飞机操作技能竞赛、拍摄上传“机械强农”题材抖音视频、开展农机职业技能人才选拔和“土专家”培育等活动,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今年,余杭区单季晚稻种植面积预计12万亩,种植大户300多户,水稻耕种收环节综合机械化率为88.17%、高效植保机械化率为76%。若农户引进首台(套)高新设备,还将获得审定金额70%的补助力度。
下一步,余杭区将继续以机械为引擎,围绕水稻主导产业,大力引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提高全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