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烘干问题一直是粮食收储的一个短板,今年,湖北省通过构建补贴体系、持续加强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打通了粮食颗粒归仓“最后一公里”。
在钟祥市石牌镇耿巷村,连片的麦田里翻滚着金色麦浪,几台收割机在500多亩小麦田中穿梭,伴随机器的轰鸣声,沉甸甸的麦粒被一一吞入收割机的“腹中”。钟祥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陆中权:自5月中旬以来,小麦陆续开始收割,钟祥市通过举办现场会、培训班等方法,提升机手技能和作业质量,挖掘机收减损潜力,力争把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行业标准以内,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除了机收减损,在储运环节,钟祥市还通过建设烘干中心来实现库存粮食的减损降耗。记者在钟祥市天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烘干车间看到,3台烘干机正开足马力运行,车间一侧,6台新购进的烘干机也在加紧调试。合作社负责人曾照洲告诉记者,新设备每天能烘干粮食360吨,周边3、4个村的种植户再也不用靠天收粮食了。记者了解到,像这样一台每批次50吨烘干量的烘干设备,购置资金约为60万元,这样的高成本,让不少合作社“望而却步”。为提振当地农机合作社的购机积极性,钟祥市借助中央和省里的政策东风,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补贴体系。钟祥市农机发展中心四级调研员万正美算了一笔账,以天和合作社这6台烘干机为例,主机投入150多万元,中央和省级政府共补贴46万元,而且机器一旦转起来,钟祥市还有补贴。“我们整合资金,对粮食烘干实行叠加补贴,每烘干一吨粮食我们再给予15-25元的叠加补贴,从而激发了市场主体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的积极性。”
粮食晾晒受天气因素影响明显,石牌镇真武村种粮大户刘至胜家里有300多亩小麦田。他告诉记者,过去收完小麦后要趁晴好天气晾晒,遇到梅雨季节,没有遮盖好的小麦极易发霉长芽,造成损失。传统的人工晾晒方法让刘至胜看不到种粮的效益,一度打算荒废田地。如今,天和合作社粮食烘干中心给刘至胜吃下了“定心丸”,今年他将收获的小麦全部交给合作社烘干、销售,再也不担心粮食发芽受损的问题了。
在钟祥市农机发展中心,一张插满红黄绿旗子的地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了解,这张钟祥市食粮烘干中心建设的行动图上,红旗表示建好了,绿旗代表在建,规划要建的就插黄旗,争取早日做到全覆盖。
《全省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粮食烘干中心(点)达到2100个左右,烘干机保有量达到1.1万台以上,烘干处理能力达到24万吨/批次以上,基本满足全省粮食烘干处理需求。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农机发展处处长郑先荣介绍说,全省各大粮食产区,正通过优化土地、环评审批流程,加大对粮食烘干中心(点)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力度。去年以来,全省新增粮食烘干中心301个,年减少粮食霉变损失1亿斤。到2025年,湖北省粮食主产区烘干设备智能化、信息化率将达到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