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在皖西北古沈大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有这样一位文化程度不高,却有大作为,被誉为农机研发“土专家”的人,他就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双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军。在问及为何选择从事农机研发工作时,郭军无过多言语:“一开始是受形势发展影响,搞农机研发成为自己人生喜欢钻研的‘梦想’,但更多的是一份情怀与责任。”下面介绍一下郭军事迹共同分享。
郭军,男,53岁,小学文化,圆寸头,“国”字脸,行如风,声如钟,穿着朴素,浑身找不到“名牌”装饰。80年代末期,刚17岁的他下学后,开始学习摸索纺织技术,自己钻研出2台木制半自动纺织机械,开始了纺织纱线生意。经慢慢学习改进发展,个人带动亲戚朋友的纺织业机械研发改造及纺织生产企业得到规模发展,已达数十年,至今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
随着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发现皖北及周边市县每年午、秋两季主要农作物秸秆量非常丰富,因无适合农业机械进行秸秆收储,加之,农忙时间又紧,人工收集困难,田野里秸秆大量堆积影响了下茬种植,导致群众遍地焚烧秸秆,每年农忙期间处狼烟四起。看到因大量作物秸秆无法收集、未有找到出路而浪费污染严重,郭军心急如焚,开始了琢磨如何利用机械对农作物秸秆打捆收储,再通过机械包膜加工成养殖饲料,既助推畜牧业发展,又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这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于是暗下决心,发誓一定攻克这个难题,着手这方面的农机研发。
说干就干,做事雷厉风行,勇于挑战失败,这就是郭军这条皖北汉子能吃苦又倔强风格的真实写照。2015年,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郭军同志果断决定,利用其多年纺织业积累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率先发起成立了临泉县双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及新机具示范推广。
多年来,他率领团队大胆投入,勇于实践探索,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崛起,为了农机研发历经反反复复,折腾花费超过500万元,但他在所不惜,从不后悔。资金紧缺,他就卖掉以前部分资产,向亲朋东挪西借,筹集资金。为了圆农机研发“梦”,他四处奔走“取经”,到有关生产厂家学习,参加各地的试验示范推广会、农机展销会、研讨会。为节约成本,出行十分节俭,带头住廉价宾馆或候车室凑合一宿,挤公交,吃盒饭是习以为常之事。为攻克一个难题,工作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也是屡见不鲜。他和团队付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经过努力打拼,公司已初具规模。所生产出的产品货真价实,质量可靠,产品深受用户欢迎,加上诚信经营服务,很有一定市场销路。目前,公司产品已辐射到黑龙江、云南、广西、贵州、内蒙等全国各地。
2022年2月,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省委、省政府下发“两强一增”行动方案。郭军团队紧紧围绕“机械强农”目标,紧盯全省在专精特新等农机研发方面的短板不足。主动承担了阜阳市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任务,具体为种子筛选装置研发。其团队克服了搬迁、设备等不利因素,大胆创新,经过反复摸索研制,新产品于2022年8月获国家专利权,填补了全市农机研制方面的短板。2022年12月,该项目通过上级专家组验收。同时肯定该种子筛选装置技术成熟、结构合理、性能可靠,筛选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种子的纯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符合特色农机补短板要求,已准许生产进入市场。
为使农机研发产品转型升级,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其团队还与安徽科技学院、安农大、中科院、南农大等院校联手合作,让农机研发更科学,更节本高效,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并逐步与国内、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目前,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有揉丝机、粉碎机、打包机、青储包膜一体机、种子筛选机等。截至目前,该公司完成研发项目4项,实现成果转化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5项,生产农机产品已进入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4个,正在申报中9个。他和团队也多次受到各级表彰及社会一致好评。近几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年销售收入稳定在2000余万元。
企业发展不忘公益事业,公司还设立有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接纳20余人就业,脱贫攻坚战役中,带领贫困户30家脱贫致富,目前又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吸纳不少大专院校毕业生实习就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在今后的农机补短板研发生产中,郭军团队信心十足,承诺将团结奋战,积极作为,牢牢把握国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机研发制造产业方面良好机遇,依托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争企业做大做强。有信心、有能力把农机研发制造业打造成临泉经济核心增长极,不仅为推进临泉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重要支撑与保障作用,而且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