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初歇,新绿滴翠。日前,湖南汝城县井坡镇大村村欧氏山之稻种养专业合作社早稻育苗大棚内,自动育种机吱吱律动作响,几名农户认真把控进料、喷水、播种、盖土等环节,随着最后的一个标准化育苗盘被转至智能育秧暗室,早稻育种便宣告完成。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比起传统的手工育秧,工厂化育秧省时高效,降低成本,还不受低温、降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合作社负责人欧文清开心不已。
稳住农业“基本盘”,汝城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农机应用、科技服务、规模种植、提质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苦下功夫,全力确保多种粮、种好粮,巩固粮食基础地位,还催生了一大批敢闯敢干的种粮示范带头人。
规模种植 强基固本稳粮仓
“看,秧苗8天就长到一指多高,且每8天就将增分一叶,长势喜人。”在水肥一体化育苗大棚内,欧文清拨弄着葱郁起来的先期秧苗介绍,眼前37个育秧大棚,除为自家早稻供苗外,还作为全县集中育秧的示范点,承担了其他农户1100亩育秧任务。
今年按照计划,欧文清种植双季稻3000亩、稻油轮种800亩,比去年增加近1000亩。
从2020年开始,欧文清的双季稻种植面积从1300亩激增到3000多亩,种植收益也实现从80多万到200多万的稳步增长。去年9月,他到邻镇大坪镇一口气拿下1200多亩地,发展稻油轮种等,当地前不久据此举办了油菜花文化旅游节。
汝城县坚持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通过政府补、大户扩、农户种、示范带等方式,持续巩固3.8万亩双季稻种植任务,还催生了30多户面积超过400亩的专业种粮户。他们集约到全县70%的耕地,承载了70%以上的粮食生产任务,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大户+散户的发展模式,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生产体系,托稳了农业产业基础盘。
科技赋能 提质增效防风险
“有科技服务作保障,减少人工依赖,时节抢得准,节省成本增效益,信心也就增强了。”据欧文清介绍,在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县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徐福才等人都会过来做科技结对帮扶。
如今,欧文清的农业效益也在逐年递增。“2020年亩产850公斤,效益包含补贴在内1000元,到2022年亩产就超过900公斤,综合效益达到2500多元。”
近年来,汝城县由农业农村局牵头汇聚合力,组建起6个农技服务小分队,对全县14个乡镇的种粮大户实行包田块结对子,开展“面对面”“一对一”技术服务,扎实落实讲政策、听心声、兑奖补、解疑惑等各项服务。全县双季稻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了3.8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当前春耕备耕,全县3万亩集中育秧的科技服务任务,均已全面落实到乡镇、主体和田块,为全年种粮起好步。
延链强链 兴农富农拓路子
“通过机械自动化育秧、插秧,每亩向农户收服务费320元,比传统人工模式节省120元左右。”指着日渐壮实的秧苗,欧文清颇为自豪地说:“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了。”
当前,欧氏山之稻合作社吸纳了4名社员,示范带动了周边3家种粮大户发展1000多亩双季稻,还通过提供代耕、代育、代插、代防、代收、代烘等六代服务模式。
不仅如此,合作社从插秧、施肥、田间管理到采收、烘干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请大量本地乡亲务工,日薪不低于百元。除了以人均1.8万元的年务工费长期雇请23名用工外,每年还临时聘请用工8000多人次。
“今年除了落实粮食生产计划外,还要全力新建好一个面积更大、功能更全、容量更足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厂。”欧文清介绍,得益于镇里积极寻找建设用地和县农业农村局联络协调等扶持,合作社当前申请到220万元的惠农贴息资金,也做好了土地流转等工作,农业工厂建设正有力有序推进。接下来,还要逐步组建好插秧、农机、收割、烘干等专业团队,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和统一采收加工等,蹚出集约化发展、智能化管理、规模化生产的品牌路子。
据了解,汝城县已建成可服务大田3万亩以上的专业化育秧工厂,其中千亩设施集中育秧基地6个;现有大中型拖拉机177台、小型拖拉机165台、插(抛)秧机56台、联合收割机51台;建设高标准农田3.05万亩,新建改造灌排渠66.44公里、机耕道21.44公里,新建小型拦河坝7座、泵站2座,改良了土壤2.74万亩;完成新增耕地“非粮化”整改面积67.35亩,完成耕地抛荒整改面积93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