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春,在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马涧镇一座座亮晶晶的“温控暖房”中,杨梅花早已遍布枝头。靠着数字化种植,智能大棚里的杨梅开花期提前了半个月,杨梅有望提前上市,为梅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走进位于马涧镇的七星山梅果庄园,果农汤须钧正忙着给杨梅花授粉。只见他手握吹风机,小心翼翼地朝着一束杨梅花吹风。一时间,吹下的花粉四处飘散,落满杨梅树的各个角落。
杨梅花是风媒花,大棚里面没有风,所以只有靠人工授粉,因此,授粉环境非常讲究。“温度控制在25℃至30℃,湿度不超过65%。智能大棚可以做到精准控温、控湿,利于杨梅生长。”汤须钧说,住进“暖房”后,有效避免了花期遇低温、坐果期赶上气温过高、成熟期遇上梅雨季等诸多问题,而且开花期比外面提前了半个月。这也意味着,大棚里的杨梅有望提前上市,梅农也能打好杨梅上市的时间差,拉长销售时间,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数字化管理带来的甜头,是政府部门和农户双重努力的结果。早在2000年,兰溪便开展设施化杨梅种植试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一种植方式早已在兰溪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兰溪全市已有大棚杨梅种植面积1500亩左右,约占浙江省杨梅大棚种植面积的70%。与此同时,为了鼓励更多杨梅种植户积极改变种植方式,兰溪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补助政策,梅农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搭起大棚种植以后,杨梅的甜度提高了,种植效益也越来越好!”在同学的建议下,85后新农人胡靖平于2019年搭建了3亩大棚尝试大棚杨梅种植,“一开始心里是没有底的,但没想到尝试以后各方面的反馈都很好。”在2020年兰溪市精品大棚杨梅评选现场,得益于外形、甜度俱佳的高品质,他的杨梅获得了91.5分的高分。“当年售价就从每公斤20元上涨到了40多元,效益实现了翻番。”胡靖平笑着说。
虽然今年的杨梅才刚刚开花,但已有不少老客户开始“打招呼”预订杨梅。今年大棚杨梅种植技术更加成熟,胡靖平相信借助科技力量,一定能收获更优质的果子,“好果子肯定不愁卖”。
近年来,兰溪紧紧围绕杨梅产业提升这一核心,通过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扶持大棚设施搭建,不断延展杨梅产业链,走出一条有辨识度的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去年,全市杨梅种植面积达7万亩,年产值超4亿元,综合产值超10亿元,带动超2万户农民增收。当下,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杨梅产业,正在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