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图片

江苏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日期: 2023-02-09  来源: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衔接《“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围绕“一项行动、两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全省农业机械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装备支撑。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增强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内生动能。

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效应持续放大,农业机械装备基础更加稳固。“十三五”期间,全省积极实施财政补贴、金融保险、税费减免等农业机械化促进政策。省级以上财政投入120亿元,重点支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其中农业机械购置补贴66亿元、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44 亿元、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创建4.4亿元。各地财政也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有力地激发了农民投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202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214万千瓦,大功率、高性能、智能化、复式作业农业机械装备快速发展,为粮食稳产保供和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大中型拖拉机新增5.3万台,保有量达到17.2万台;联合收割机新增7万台,保有量达到18.5万台;水稻插秧机新增4.2万台,保有量达到14.3万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新增3.12万台,保有量达到5万台;自走式喷杆植保机新增1.5万台,保有量达到2.5万台;无人植保飞机新增7944台;粮食烘干机新增2.1万台,保有量达到3.1万台;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业、渔业及农产品初加工业生产机械装备也实现稳步增长,保有量达到175.6万台套。农业机械化发展带动了农业机械工业发展,江苏作为全国重要农业机械装备生产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持续拓展,创新示范能力更加增强。“十三五”期间,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成立了8个省级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了江苏现代农机科技示范园及86个省级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实施各类农业机械化科技项目300多项,支持农业机械化新装备新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集成应用,开发农业机械化新装备新技术200多项。引进试验示范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机、自走式秧盘播种机、无人植保飞机、无人驾驶插秧机及收割机等特色智能农业机械新装备,探索了农业机械装备再制造的技术和路径,组织实施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果菜茶等多项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集成应用项目,项目覆盖116个县(次)。稻麦丰产高效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多个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稳产保供能力更加强化。积极培育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合作联社、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等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试点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综合服务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各类农业机械服务组织达1.3万个,其中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8026个,农业机械合作社作业面积占总作业面积的70%。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的服务领域由单一环节服务向全程服务拓展,由单纯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向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融合服务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3%,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任务,水稻机插率超过70%,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64%、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63%、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70%,均位居全国前列。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明显进展,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4%。

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持续向好,安全生产形势更加稳定。贯彻落实《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的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十三五”期间,共创建省级和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县)分别达13个、16个。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农业机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从2015年的140起、41人,下降到2020年的3起、1人。深入开展“铁牛卫士”农业机械安全执法行动,有效压降事故风险隐患,实现在册变拖报废“清零”,比全国“清零”目标提前5年实现。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农业机械安全监管队伍、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省级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能力稳步提高,具有15大类130种农业机械产品的试验鉴定资质和19个创新产品的专项鉴定能力,完成农业机械产品试验鉴定3738项次,发放省级试验鉴定证书2698张。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业机械质量投诉受理网络,开展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督导、质量调查,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持续加强,公共服务成效更加凸显。广泛开展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基层农机人员1.6万人次;稳步推进农业机械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全省经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合格并取得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达5.9万人次。成功举办三届农业机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创建农业机械维修能人库和使用一线“土专家”库,开展“百名能人结对百社”活动;组建72支、1000余名科技志愿者参加的农业机械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达10万人次以上。物联网、遥感技术、卫星导航、激光定位、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和农业机械化作业中的应用加速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稳步推进,开展了深松深耕深翻、秸秆机械化还田等农业机械作业智能监测技术试验示范。升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核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信息;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和补贴机具投档平台,提升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信息化、便利化、高效化水平,实现购机者申领补贴“最多跑一次”。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省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物质装备条件、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乡村建设治理进入深化拓展期,农村民生保障进入品质提升期,工农城乡关系进入重塑融合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和需求结构必将同步发生深刻变化。

(一)有利条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赋予了新使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必然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农民劳动观念深刻变化,稳生产、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的需求更加强烈,必将加速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明确了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19年,农业农村部与江苏省政府签订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科技应用、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装备的需求日趋多样,技术要求不断提档升级,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打造一批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兴旺发达、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新舞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布局一体化,促进乡村发展;进一步推动人才、资金、土地、技术等各种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破除城乡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机器换人”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在现代种业、高效种养、精深加工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更加凸显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的新姿态。

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拓宽了新空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政策指引。面对国内外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保障粮食绝对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首要任务,农业机械化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市场供需平衡至关重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将更加有利于激活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更宽、空间更广。

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大型高效、精准、节能型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取得积极进展,我省农业机械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已处于国内前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和农业机械化作业上得到探索和应用,大田精准作业、畜禽水产智能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成效。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推动了农业机械化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增强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动力。

(二)制约因素

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不够健全。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加快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无人化农场建设、“宜机化”改造、现代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高技能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等,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迫切需要构建适应新要求的农业机械化新政策体系。

农业机械化全产业链发展存在不少堵点。农业机械装备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够,优质农业机械供给侧与需求侧融通困难,农机农艺融合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高端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和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装备供给相对不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难题仍然存在,不能满足全程全面发展的需求。

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的短板弱项比较突出。农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农作物中除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之外,油菜、花生、大豆、棉花等其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平均不到65%,其他如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的机械化总体水平也相对较低,严重制约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动能仍然不强。农业机械生产、科研、教育、推广等协同创新机制尚没有真正形成,科技资源整合难,科研力量较为分散,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科研规划与重点项目的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平台作用不显著,难以形成全省农机科研的核心竞争力。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操作性能、田间适应性和乘用舒适度相对落后,可靠性与国外先进机具比还有差距。

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不适应需要。随着现代农业服务需求的快速提升,公益性农业机械鉴定、农业机械管理高效服务、先进装备的试验示范推广、高性能农业机械维修服务、高效能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等不能满足新需求。设施大棚、果园等“宜机化”程度不高,“有机难用”问题普遍存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督联防联控机制尚不完善,联合监督还不够到位,影响农业机械安全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化高端人才紧缺、后备人才不足,基层人才队伍出现断层,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与快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化事业还不相适应。

三、总体要求

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时期,必须瞄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江苏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广大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业机械服务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田园乡村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和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两大行动”为抓手,突出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强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和先行先试,加快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农业稳产保供提供基础性保障,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农业物质装备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系统观念,立足区域地理和经济条件,面向全程全面机械化,科学制定和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支持政策和发展机制,优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节水、节药、节肥和节能等生态友好型农业机械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模式,提升江苏农业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新水平。

坚持创新先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重要论述,强化引进创新、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推进原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实现高端农业机械装备自主可控,形成现代农业机械化率先发展新格局。

坚持协同融合。强化政府引导,整合产学研推用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同向同步同频的推进力,提升先进农业机械装备的有效供给,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与供给的新平衡。通过规划对接、标准衔接、项目连接等,创新农业机械化与“三农”的融合发展推进机制,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水平,树立农业机械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新标杆。

坚持安全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构建起农业机械安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治理体系,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和生态环境风险的政治责任,培植农业机械本质安全的新境界。

坚持高效共享。以“两融两适”为路径、“两全两高”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抓手,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共享模式,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推动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更加优化合理。巩固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优势,突破油菜、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茶、农产品初加工等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奋力创造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新成就。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稳定在5500万千瓦,农机具配套比更加合理,农业机械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机械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机械化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农业机械大省向强省的转变。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率先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智能化探索。

优化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实现装备结构新平衡。重点发展大中型、智能化、高性能、复合式农机装备。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乘坐式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植保飞机分别新增3万、2万、4万、1万台以上。推广饲料草加工、饲养、环境控制、粪便收集处理、畜产品采集以及病死畜禽处理等畜禽养殖机械5万台套以上。推广饲料投喂、水质调控、捕捞、清淤等水产养殖机械5万台套以上。推广蔬菜种植、中耕施肥、田间管理、采收等蔬菜、水果、茶叶生产机械设备等6万台套以上。推广农产品脱出、清选和保质等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设备6万台套以上。

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新支撑。将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90%以上。打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升级版,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70%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85%以上,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稳定在60%以上。加快突破油菜、花生播种、收获环节机械化,开展花生、大豆关键环节机械化的试验示范和机具选型工作,整体协调推进花生、油菜、大豆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获、植保、秸秆处理全程机械化。全省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菜茶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总体水平力争达到70%。

增强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实现机械化生产新格局。加强农业机械新型服务组织建设,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建成1000个左右装备设施先进、服务链条完整、要素保障有力、运行管理规范、规模效益良好、示范引领明显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提升农业机械维修服务水平,全省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年总收入稳定在300亿元以上。加强农业机械科技、管理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提高作业服务能力,培训各类农业机械人员5万人次以上。

巩固农业机械化安全水平,实现本质管理上新台阶。牢固树立农业机械化整体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农业机械质量安全,增强农业机械鉴定和标准化供给,完善农业机械质量监督体系和手段,满足新技术新装备发展服务需求。健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责任,推进“三个责任”落实。到2025年,基本构建“七化”(网格化责任管理、清单化隐患管理、规范化执法管理、标准化安全管理、全员化培训管理、绩效化考评管理和制度化长效管理)农业机械安全治理体系。镇村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网格100%全覆盖,“平安农机”示范县占比达75%以上;农业机械安全隐患清单、整改清单常态化建立,隐患整改率100%;公正文明规范执法,重点机具执法检查率不低于5%;农业机械安全协调联动机制基本建立,道路外农业机械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保持在低位运行。

展望2035年,农业机械化达到更高水平,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农业机械强省地位更加巩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四、 发展重点

重点围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和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以实施“八大工程”项目为举措,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转、向全面机械化转、向高质量供给转、向高效能应用转,实现装备升级、技术升级、服务升级、设施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工程

立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基础优势,聚焦环节延伸、装备升级、机艺融合、设施提档、服务转型等,构建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研究改进苏北沿海等地区套作玉米、青储玉米种植模式和农艺,配套解决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方案,全力打造升级版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区。加大试验示范和科技支撑力度,开展其他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的试验示范和机具选型工作,加快突破油菜、大豆、花生、马铃薯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技术,制定完善水稻油菜、大豆油菜、玉米油菜轮作种植模式与机具配置方案,着力提升油菜、大豆、花生、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种植和采收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市县整体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到“十四五”末,全省全面实现主要粮食生产县(市、区)全程机械化提档升级目标,基本实现油菜、花生、大豆等主产县(市、区)生产全程机械化目标。

(二)特色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提升工程

围绕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等特色产业,培育形成机艺融合、机田棚相适的特色农业机械化工作机制。配套适宜的主要环节机械装备,加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集成示范推广新装备新技术,重点支持精量播种栽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采收运输、绿色烘干、畜禽自动饲喂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水质调控和尾水处理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全面机械化水平。在省、市、县建立的特色产业机械化示范点(园区)基础上,通过农业机械装备配置、农艺配套、“宜机化”建设与改造等,择优打造一批“一业一机”示范基地。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建设特色产业“一业一机”示范园区,整体带动全省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到“十四五”末,全省建成300个左右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

(三)智慧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

智慧农业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方向,智能绿色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力。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和农业机械作业中的应用,加快智能绿色农业机械装备示范推广,建设“无人化”农场及智能绿色农业机械示范基地,打造以智能绿色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为支撑、智能绿色农业机械示范基地为节点的全省智能绿色农业机械示范推广应用网络,建成一批“无人化”示范农场及智能绿色农业机械示范园圃、示范渔场、示范牧场。到“十四五”末,全省建成100个左右“无人化”示范农场、300个左右智能绿色农业机械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中鼓励应用省内首台(套)农业机械装备,加强自主创新农业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推进省现代农业装备科技示范中心基地建设,建立省级智能绿色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提高智能绿色农业机械科技示范能力。

(四)现代农业机械化全产业链融合工程

加强县域统筹规划,以农业机械作业便利化高效化为目标,主动参与制定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果园茶园菜园、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明确田间道路、桥涵闸、田块长度宽度平整度及农业设施大棚等“宜机化”要求。大力支持丘陵山区试点开展农田、果园“宜机化”改造,扩展大中型农业机械应用空间,提高农业机械作业适应性。加快制定机艺融合技术规范,优选种植品种和农艺模式,优配作业机具,将适宜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初加工配套等工作的重要条件,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融合,积极研究制定机艺融合标准规范。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与服务组织为主体,合理布局建设集中育秧育苗、农机具存放、维修、培训以及农产品产地冷冻、储藏、烘干、分等分级等农业机械化全产业链作业服务配套设施。

(五)农业机械化高效服务工程

培育发展各类农业机械服务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等“三新”农机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和乡村生态、农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培育发展能够提供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联合体等新型农业机械服务主体,引导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互联网+农机共享”服务,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形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相关领域的高端定制农业机械服务,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价值、升级农业机械化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农业机械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络,支持区域农业机械维修中心建设,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农业机械化信息系统,打造省级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一张网”,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质量投诉、鉴定受理、教育培训与维修等在线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到“十四五”末,全省建成省级300个、市县级70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 服务中心。

(六)“科技兴机”创新工程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资金、人才等要素投入,推动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制定,引导重点企业“揭榜挂帅”,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实施创新赶超研发,全面提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推出一批“苏”字头的农业机械装备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加强规划布局,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示范基地。强化基础应用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和部门协同,梳理一批农业机械化技术短板,以农业机械化科技项目为平台,开展协同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装备瓶颈,提升自主可控发展水平。加强全省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供给能力,加快新型实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鉴定和试验示范,切实解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加快培育打造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品牌,支持重点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业机械产品展销展览活动。加快研究应用农业机械装备再制造技术,创新推进农业机械装备再制造发展。

(七)“人才强机”培育工程

贯彻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以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引领,统筹推进农业机械科技、管理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农业机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争取有关部委和省政府共建相关高校,支持省内相关高校农业工程学科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申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专项;引导涉农高校开设农业机械专业课程,举办学历教育,联合开展专题研修,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农业机械高层次人才。以基层人员培训项目为抓手,通过知识培训、交流研讨、挂职锻炼等,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全面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队伍和高效精干、业务精湛的推广人才队伍。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以省级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训基地、相关院校和企业为依托,大力培训农业机械合作组织带头人和返乡下乡的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退伍军人等,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发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实施农业机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开展农业机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一支技术精、技能强、素质高的技能人才队伍。强化农业机械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机械科技服务品牌。“十四五”期间培训农业机械化管理和科技人才1万人次、技能人才4万人次以上。

(八)“平安农机”建设工程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加强省级农业机械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面向农业机械零部件和整机的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设备可靠性以及可维修性等试验测试和鉴定能力。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农业机械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农业机械本质安全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建设,健全镇村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网格,巩固农业机械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监管执法,持续开展“铁牛卫士”执法行动,形成依法管机、规范用机的良好局面。建设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等诚信制度体系,对责任主体实施农业机械安全失信惩戒。完善省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和省级财政农业机械保险保费补贴标准,提升农业机械装备安全水平和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抵御事故风险能力。创新乡镇农业农村部门承担农业机械安全检验,探索实践社会化农业机械安全检验,推行便民惠民举措,提升源头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农机助学 送考进校”活动,多渠道培育“大学生农机驾驶考培基地”。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装备提升建设项目,改善农业机械安全执法装备条件,提升执法检查信息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围绕政策创设、重大专项和重点工作安排,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各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重点工作和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与科技、工信、发改、教育等多部门联动,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与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融合协调推进机制;健全农业机械、种植、种业、渔业、畜牧业、农田建设以及科研院所、推广服务机构和企业等参与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政策支持

聚焦新装备新产品新技术示范推广、“宜机化”改造、人才培养等,积极创设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加强或新增适应“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所必需的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创新用人政策,充实县、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人员。建立持续稳定的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机制,重点保障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建设、秸秆机械化深翻还田作业、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人才队伍及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强化绩效考核和评价,提升政策实施效应;统筹好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公共服务、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等项目资金支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三)强化服务指导

成立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决策咨询委员会和省级特色产业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技术专家组,研究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有关政策措施、重大工程、科技专项以及推广应用等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注重总结推广农业机械装备和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各类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分类指导和舆论引导,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农业机械化工作风貌,形成昂扬向上、争先创优、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支持农业机械行业学会、协会发展,助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强技术推广、鉴定、安全监理等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注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主体作用,构建一主多元协同推广机制,增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活力;创新“三个课堂”、“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农业机械推广新方式,切实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创新推广服务模式,依托省农业机械科技推广志愿队伍,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江苏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品牌。推行公益性农业机械鉴定服务,加快新型农业机械产品的检测鉴定、评价推广;加快精准农业和智能绿色农业机械等标准制定,构建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标准体系;督促农业机械装备行业大力开展诚信自律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品牌创建专项行动。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服务能力建设,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中心工作, 将源头许可规范作为核心要求,监督指导各级监理机构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安全监管工作;坚持“走出窗口搞服务”,注重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监理业务办理流程,提升便民服务和信息化工作水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