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是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秋收过后,在永吉县万昌镇张全家庭农场,大家正抓住晴好天气,进行水稻秸秆旋耕还田作业。他们用机械旋耕后,再用打浆平地机,把稻田平整成待播状态。农场负责人说,他们的4000亩水田完成作业后,将为明年春季早插秧打下基础。这么做还有多个好处,减少秸秆焚烧,减少病虫草害,改良土壤,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在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的国家粳稻吉林试验基地,共有60栋育苗大棚。为了抢抓农时,农场工人收割完水稻,就开始准备明年水稻育苗土,现已准备完18万盘育苗土。农场负责人肖建波说,今年农场买了不少高科技装备,明年不论是抓农时,还是加强田间管护,都更有把握了。
在蛟河市,创新发展则是记者看到的新景象。木耳之乡黄松甸镇,近期将新建食药用菌优良菌种研发保育中心,培育黄松甸黑木耳、黄松甸灵芝等独有生物主权菌种。这些菌种通过基因图谱识别,已形成自有品牌,完善了黄松甸黑木耳、灵芝地标体系,解决了菌种没“户口”和退化、变异等问题。
产业链将农户到企业“链”到一起。新站镇灵芝种植基地与毗邻的金芝楼生物有限公司通过“链”成一体,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发展。新站镇负责人说,当地产的灵芝,不但能制作灵芝孢子粉,还可以制作工艺品,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2022年,基地可为村集体创收296万元,脱贫户户均分红400元;企业通过深加工,一年可销售1300多万元。
“智慧农业”异军突起。在永吉九月丰农场,“慧”种地的农场负责人肖建波,就建立了由地面摄像头、低空无人机、太空遥感卫星等组成的多层立体管控平台。他通过这个平台分析作物长势,进行病虫害预警,精准防控减灾,实现了对耕、种、防、收、储等全流程的远程监控。
农业实现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永吉县重点打造了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产业交流中心。在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民可以接受乡村振兴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一位正在接受培训的农民说:“感觉这里就是一个知识宝库,到这里就有一种进了农业博物馆的感觉。”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民素质和收入的提高,乡村面貌也发生了大变化。走进蛟河市拉法街道拉法村,只见家家房屋宽敞,栅栏整齐,很多村民在夏天都栽满了鲜花。65岁的村民毕经章说:“是‘千村示范’创建工作落得实,从上到下齐抓共管,村里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