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女人开拖拉机,是能被印在人民币上的大新闻。如今,女性被时代赋予更多机会,越来越多女性开始崛起,不仅在农机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还带动亲人、朋友、乡邻共同发展。母女花、姐妹花、姑嫂花……农机金花向阳开,朵朵美丽放光彩。
他们中有人深耕行业超30年,思路活泛,洞察敏锐;有的90后、00后在家人影响下,踏入农机行业;有人因看好政策前景转型种水稻做农机,理事长、田管家、机收队、飞手群中都有她们的身影。她们是广东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重要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乘风破浪的姐姐,深耕行业几十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52岁的吕萍没有想到,她会见证广东农机从小型到大型、从半自动到全自动再到智能化的过程。用她的话讲,“退回到33年前,谁能想到中国会这么快发展智慧农业机械!”
吕萍,韶关市曲江区胜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管理着合作社一大家子,有社员100余人,各类现代化农机具208台(套)。“合作社,在去年的基础上,农业生产托管业务分工更明确,同期相比,托管员收益增长25%。”吕萍说。曲江区大塘镇左村种粮大户刘咏福说,每次有困难的时候,都能得到合作社帮助,解决人手不够的难题,种粮也比往年更赚钱。
吕萍
曲江区胜意农机合作社地处粤北丘陵山区,土地零碎,规模较小。10年前,吕萍发现很多田地面临丢荒,以此同时,购买了农机的农机手,机具使用率并不高。她决定利用彼时的资源成立一个联合社,并邀请当地其他两家合作社成立农机服务合作联盟。
在政府主导下,合作社探索出“十字型”土地托管模式,农机作业、生产托管、农技服务、农资供应、粮食收储烘干、品牌销售、冷链物流配送一体化区域性农业服务联合体,“不仅能有效解决‘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等问题,还为‘谁来种地’提供新思路。”吕萍说。2020年,曲江胜意农机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作业面积达17.5万亩。
和胜意农机合作社一样致力于托管服务的,还有汕尾市陆丰市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仅2021年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面积年均75000亩以上。这背后,离不开另一位女强人——郑兰芳,她从原陆丰市农机局“下海”,进入农机行业31年,如今依旧思路活泛。
今年合作社创新探索出股票田模式,即通过以地折股的形式使得农户共享固定收益及额外增收。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推动土地撂荒复耕,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另一方面,农户手中田化零为整,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收入,一亩地流转费用较原来增加100~200元。今年早稻季,郑兰芳赶到河东镇后陂村潭渡自然村,她代表合作社参与“股票田”签约,今年合作社与174户农户签约流转协议,共流转土地777.7亩。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都是经历过各种干旱、多雨、台风等“大场面”的,也相应修炼了一颗坚强勇敢的“大心脏”。今年,台风“暹芭”来临,广东多地出现特大暴雨,早稻生产季遭受考验。“江门市共有600多台烘干机,全部在24小时无休烘干,我们烘干中心门口排起长队,机手也在超负荷工作,经过几天不眠不休的努力,江门开平烘干问题基本解决,没有出现紧急状况。”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陈小云介绍。
韶关市曲江区也是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面对灾情,吕萍带领合作社社员投入100多台(套)农机设备当起了“逆行者”,先后帮助区妇幼保健院、区行政服务大厅、马坝镇政府、区移动公司、市移动公司、汽修厂、住宅小区等地抢修水泵,排出地下室积水,保障各种设施正常使用。
从业19年,廉江市安铺镇急水超超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超犹记得,2009年,在鹤地水库排洪下,1000多亩水稻全部被淹,颗粒无收。“我心都凉了,生起了不种地的‘退堂鼓’了,也是家人安慰我,并说做农田勤劳不一定能赚钱,贵在坚持。”陈超说。
最近一次见到陈超是在全省农机使用一线技能人才首期培训班,彼时,作为全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的她,正自信地分享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经验。这种自信的状态,陈超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给女儿黄舒琦。陈超原本想让女儿选择教师相关专业,但高考后女儿却选择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个相对而言男多女少的专业。“从小见到家人开着收割机和拖拉机在田头作业,我想立志搞机械研发,让农业劳作更轻松。”黄舒琦说。
勇往直前的妹妹,持续学习酷又飒
每个从农村走出去的年轻人都有一个精英梦,华灯璀璨,流光溢彩。沈燕芬没想到,3年前自己还脚踩高跟鞋穿梭在深圳的写字楼里,如今早已习惯在家乡的田埂旁查看水稻长势、计算收购价格并盘算如何把最好的丝苗米卖到远方。
返乡后第一条微信朋友圈,她这样记录,“粒粒皆辛苦,即便全程农机一体化,当好一枚新农人,也不是容易之事。”在她返乡一年后,妹妹沈笑芬也告别大都市毅然返乡。她们的舞台,转变为合作社的上千亩稻田、上万亩“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水稻以及农户。
这种返乡和选择,并不容易。两位女大学生,她们要面对的,并不是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在农业机械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注定要实践更多:扩大种植面积扩大、更新生产技术、打响农业品牌……她们深知,农业已经不仅是种地,要发展就得全方位谋划。比如,广东水稻双抢就是一场“战役”,今天收哪块地,几台机收割作业,安排多少农机手?无数的事情需要处理,她们感觉每天都在飞奔。
“90后”邝雪红坦言,农机手的紧俏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让她看到了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她想趁着自己年轻,试上一试。不断学习“充电”,是每个返乡踏入农机行业的年轻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培训班办在家门,还免收学杂费。农户上午来,中午回去休息,下午继续来。”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一时间,江门的农机手们积极起来,培训、考证的人多了起来。2021年,培训了 500多人,今年已经开了2期,需求很大。”
年轻人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也愿意使用新方法。2021年,在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下,经过了农用机械的操作培训和安全培训,邝雪红和嫂子邝慧琳努力地学习着农机驾驶方面的知识技能,反复琢磨着开好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的技巧,很快成了一名技术熟练的农机手。
“00后”陈恩儿是开平永晖农机联合社的员工。第一次下田前,陈恩儿还是有点紧张。此前,她还在联合社老师傅的指导下“加练”了一晚上。谈到驾拖拉机下田的体验,她又兴奋起来:“像开越野车一样!”
联合社几个女社员在联合社从事会计、行政等工作,看到联合社里不少社员驾驶农机参加农业生产,便一起加入了学习。回忆起第一次路面实操,两名女生不约而同地用“帅”“爽”来形容驾驶体验。
“见到不会的新鲜事物,我们都有兴趣尝试,愿意去学。”另一名女生谭颖君说,旁人看来有些“男孩子气”的拖拉机驾驶,并没有阻挡她们学习和探索的脚步。
在联合社负责人陈小云看来,正是“95后”“00后”不排斥新事物、乐于广泛学习的特点,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
披荆斩棘的强者,也是种粮主力军
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越来越多农业人意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走向了稻田。短短几年间,杨润秀看见了很多乡创客碰壁铩羽而归,也看到了越来越多新农人回到农村,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
2019年,杨润秀成立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皇桐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赁下65亩撂荒地。因为不了解农业,她在这一年中通过了大量书籍和网上学习,去现场参观大型农业企业和咨询相关农业专家,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杨润秀的家人吴狄洪,跟她一起学习。在他们看来,一个专业且出色的农机手,必须熟练掌握农机操作、组装和维修技能,准确识别农作物病虫害,科学运用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学以致用,让农户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2021年,杨润秀在沙琅镇在水稻作业主要环节(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等)开展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试验面积250亩。慢慢地,当地农户开始接纳并向其他农户宣传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托管方式。
在云浮市郁南县,汪悦梅管理着优质牧草饲料基地和肉牛,并将其发展成国家级肉牛养殖示范场。2020年,她转型成立郁南县坤为农业有限公司,公司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2000多亩,装备5条先进的烘干生产线,烘干场区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单日可以烘干稻谷量约100吨。
在阳江市阳春市,吴柔婷2015年开始种植番薯,提供育苗、机耕、覆膜、喷药、收获等环节的托管服务。2020年吴柔婷牵头整合了阳春当地不同行业、不同乡镇的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智慧三农联合社。按照“专业化分工、精细化协作、紧密型联结、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模式联合社构建了“三级服务体系”,即1个联合社总部、5个镇村分部和10个基层服务站。“11家成员社优势互补,实现了人力、物资、技术、市场和组织等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吴柔婷说道。
智慧三农联合社成立之初业务涉及水稻、蔬菜、番薯、玉米、花生等作物的单环节或多环节,以及为养殖户提供种苗孵化、疫苗防疫等环节的托管服务。通过开展广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后,开始聚焦生产托管服务主线,业务也主要围绕生产托管服务拓展,主要服务水稻作物。
2021年,联合社在阳春市陂面镇石尾村开展“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全程托管”的方式,建立水稻托管示范基地600亩,探索以村集体为单元整村推进水稻全程托管模式。“整村托管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水平,更利于管理,解放农户劳动力。”吴柔婷说。
“不种地,还能领到钱,土地托管真让人省心。”在前期示范的带动下,石尾村400多户农户约1300亩水稻,以多环节托管的形式,参与到联合社的托管服务中,托管后的水稻节本增收超200元/亩。
“引导农民合作社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更高效有机衔接任重道远。”吴柔婷说,如果实现机械化育秧、无人驾驶机械、智能巡田、智能灌溉、采收等生产过程,不仅可以推动生产托管服务标准化发展,也将进一步解放劳动力,节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