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大早,在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游埠镇伍家圩村,种粮大户黄彦冬和妻子两人已经在田头忙碌开来。更换机翼,添加农药,农业无人机在黄彦冬的操作下,缓缓升上天空。“以前农民采用传统方式植保,一人一天仅能作业3至5亩,难以赶上农时。如今,通过无人机植保,一人可作业二三百亩,省时又省力。”黄彦冬说道。
10年前,31岁的黄彦冬放弃外面的工作毅然选择回乡发展,从父亲黄崇茂手上接过了340亩承包田。从那时起,这对种粮父子兵完成了子承父业的角色转换,黄彦冬也真正成了一名“田司令”。
10年来,在黄彦冬的经营下,手上的承包田从原来的340亩,扩大到现在的1500多亩,水稻亩产也从原来的250公斤提高到了450公斤。对于在农田里干了大半辈子的黄崇茂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当时仅300多亩地,农时最少也要雇佣三四十人,没想到现在两个人就能忙过来。”黄崇茂感叹道。
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改变,更是种植方式与种植思路的巨大转变。
走进黄彦冬的仓库,烘干机、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大型农机设备一应俱全,2019年,黄彦冬购置了第一台农业无人机,自己当起了“机长”。农业种植也从最初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了如今机械化带来的“空地结合”,各种新式“农家活”,让农户走上了规模化种植之路。
黄彦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购进第一台农机到现在,通过国家的农机政策补贴,10年来仅购置农机一项,国家就为他省下了20多万元。还有配方肥补贴、粮食补贴等各类政策性补贴,使他的种粮积极性更高了。
从外出打工队伍中的一员,到回乡种田做种粮大户,黄彦冬把很多新技术和新观念带进了农业生产中,粮食产量提高了,他家每年的收入也跨入了6位数。凭借着年轻人的一股干劲,10年间,黄彦冬把传统农业变成了致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