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丰,一个个像姚凡一样的普通农民在10年间让合作社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排头兵――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截至去年,已流转土地8.6万亩,268名社员人均收入超过8万元。
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说,是党建引领让合作社不断发展。
吴华平回忆,早在2005年,华丰合作社还没成立之前,他和其他4位农民就组成过一支农机服务队,然而,这支队伍运作不到一年就解散了。他说,因为“五张嘴”各有标准,服务队一盘散沙。
2006年,吴华平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他吸取此前教训,开始对合作社社员进行约束和规范化管理,2012年,合作社经过批准正式成立党支部,施行制度化管理。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理事会成员和党支部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各作业组长、分社长全部由党员骨干担任,党性强、会管理、技艺高的党员骨干担任合作社各级管理岗位。党员要带头做到“三比三看”:比技术,看效益;比规模,看带动;比奉献,看帮扶。
党建让社员的约束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合作社流转土地从最初的2000亩发展到如今的8万多亩,在党员的带动下,啃下了发展路上的一块块“硬骨头”。
2013年,合作社土地平整项目推进到石庙村,需要将全村各家祖坟迁至公墓地,党员、合作社副理事长沈体学带着社里的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完成;2014年,合作社采取农民自建模式开展土地整理,项目涉及石河镇11个村,建设规模2万亩,沈体学带领社员带头示范,亲挨亲,邻靠邻,完成拆迁工作……
靠党建引领,让华丰在壮大的同时稳固了根基。社员人均收入连续三年超过8万元。2014年、2015年发展新党员14人,70多人递交入党申请。
眼下,身为党员的姚凡不仅自己种田,更带着村里近20名乡亲一起干,帮助6户贫困户脱了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