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80多亩田,友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三台插秧机,半天就能把秧栽完,秧苗也是合作社育好提供的。”杨军的父亲在田埂上帮忙运送秧苗,“现在收、耕、种全部机械化,‘三夏’大忙农机挑大梁,种的地多了,人却不是那么忙了。”
老杨口中的友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226省道东侧。合作社去年底在万隆居委会流转土地300亩,建成了3400平方米的水稻工厂化育供秧基地,填补了兴桥无温室育秧的空白。
走进育供秧基地,排列整齐的育秧塑盘内长满了高矮统一、嫩绿茂密的秧苗。“这边育苗可讲究了,稻种播在带土的育秧盘内,在流水线上生产,光育秧的土多干、多细,怎么添加肥料,就有很多门道。”在基地打工的万隆居委会居民季国凯种了几十年地,感触很深,“与人工育秧相比,这种育秧节省劳力,而且秧苗质量高。”
几个工人正在一块田里起秧,只见一位中年妇女拿起秧盘,轻轻用力,拎出一块毯状带土秧苗,再麻利地卷起放进身边塑料筐。“水稻工厂化育秧具有科技含量高、生产集约度高、标准化水平高、秧苗质量好、节种省工等优点,便于机械化栽插。现在秧苗供不应求。”友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中华说。
在基地采访时,陈中华的手机响个不停,大部分是咨询、洽谈机械化作业的。成立于2014年5月的友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22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1台套,具备了耕整土地、秸秆还田、育供插秧、麦子条播、植保、施肥和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农机都在外面作业呢。”陈中华指着合作社空荡荡的机库、院子说。
兴桥小麦收割已近尾声,水稻栽插逐步展开。所到之处,麦子收割后的田里,秸秆已粉碎还田。“通过机收作业,将秸秆粉碎打细,实现了还田利用,从源头上杜绝了秸秆焚烧。”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戴敏介绍,在夯实农业装备基础的过程中,兴桥重视培强农机合作组织。现有农机合作组织15家、农机大户28家。全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8%。
烘干作为粮食收获后的处理过程,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之一。走进宇干家庭农场烘干房,几十米高的烘干机矗立眼前,正高速运转着,只有一名工人在旁边。“宇干家庭农场,购买烘干机,自建烘干房,不但解决自身晒谷难,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戴敏说,“兴桥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田大户使用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提高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目前粮食烘干能力达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