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黑龙江省大庆市4602个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出现,大庆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也发挥得越来越大。
目前,全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分别达到1542个、1067个、1843个和150个,带动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2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3%,农业实用技术覆盖率达98%,农业实用技术覆盖率达90%,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优良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深耕、病虫害防治、栽培新技术、机械化收割等应用上。
在农村,一些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往往是一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先行尝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为农民起了一个示范带头的作用。
2015年春种时节,肇源县的新型经营主体则是拎着良种育稻秧。
“县里的水稻,已经达到了优质米的标准,为了让百姓的稻子多卖钱,县里优中选优,从五常二所、省农科院、吉林农科院引进上呈品种。”肇源县农业局副局长殷广峰说。 新品种的应用,带来的是丰厚的回报。殷广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肇源县的46万亩水稻,应用了新品种后,多卖8900万元。
目前,全市玉米、水稻、果蔬等农作物经过专家推广的就上百个品种,受益农户上百万人。其中,仅棚室的礼品西瓜、厚皮甜瓜、提子、黄瓜、甜瓜、水果番茄等就有6大类26个新品种。
测土配方施肥,在大庆市的新型经营主体中运用最为广泛。今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27.9万亩,有八成耕地吃上配方肥,每亩地平均可减少2.5公斤的化肥投入,全市可少花5000多万元的“冤枉钱”。
“头两年,春种时撒不少化肥,以为撒的肥越多,粮也就多呗。后来,土地变硬了,一问才知道土地要进行测土后,再上肥。就像人有病了,要用大夫给开个方子再吃药一样。这不,去年测土后,说缺少钾肥和锌肥,而且要有比例,要多了没用,白花钱还不多打粮。”肇州县的张志良向记者说着他家这两年耕地的变化。
记者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获悉,测土配方施肥有两笔看得见、摸得着的账可算,一笔是减少施肥账,另一笔是增产账。除此之外,化肥量的减少,也减少了土壤环境的污染。
机械化深耕和收割,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实用技术应用中,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肇州县农机局局长孔祥利告诉记者,全县仅现代农机合作社就有11家。玉米机械收获率80%以上。
市农机局局长关键告诉记者,以往,在家庭经营条件下,农机作业方式始终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体,农机具小型化一度成为发展趋势。这种耕作方式,虽然符合家庭经营特点,但弊端是速度慢、耕层浅、效率低。短期的危害是播期拖后,延误农时,长期的危害是造成土壤荒、硬、瘦,导致农田产量低、比较效益低。
自从组建农机合作社,全市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现代农机合作社60多个。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改变了粗放耕作方式,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凡是农机合作社覆盖的区域,都实现了标准化的机械耕地、标准化的机械播种、标准化的机械收割。
栽培新技术,在我市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也很突出。全市的粮食栽培新技术就达五、六项之多。萨尔图区春雷农场,2015年全场2.6万亩玉米,产值可达到2600万元。其中,二比空高产玉米5000亩,亩产2000斤。
在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是第一个“吃蟹者”。
无人机喷药,曾是国外电影农庄里的一幕。如今,这种场景已在大庆市上演。2015年,全市多台无人机喷药,用在了田间管理上。好处是,喷 均匀,减少了人工喷对人体带来的近距离危害。
农民种地,只有从高精端入手,在少而精的情况下,效益才能增大。在这一点上,我市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越来越突显。
大同区的王胜功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一栋冷棚提子产量能达到3000斤,但却不怎么甜,成熟度也不好,每市斤只能卖到2元,一栋提子能卖6000元。如果口感好的提子,产量虽然下降了,但甜度和口感却上来了,一栋提子产2300多斤,一市斤能卖到6元,一栋提子能卖1.4万元。
通过实用技术的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盈利能力,比一般传统农户明显要强。因为有账可算,如今我市的农民都争着多种地、种好地,有的加入了合作组织,有的多包地成为家庭农场,有的变成农业企业,在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