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合是团场出了名的农机、种植大户,也是农业致富标兵。他现年45岁,但创业激情高涨,家里的两个孩子,大女儿大学毕业在乌鲁木齐市工作,二女儿上高三,明年考大学,主要收入来源全是他和妻子在连队发展农业。
1992年王明合与新婚的妻子从河南省驻马店投奔在新疆兵团连队植棉的姐姐。刚来连队时,两口子不懂得种棉花的技术,收入低,再加上当地风大蚊子多,一度有想回老家的念头。但当他看到有的河南支边青年种地开小四轮农闲割芦苇编草帘子,家庭情况慢慢有所改善,这一念头很快便消失了。
“是啊,回去怎么办?我家兄妹七个,人多地少,干一年也仅仅够一家生活用的。”他对笔者说。
1995年,他与妻子种地、开小四轮纯挣了1万元钱,当时两口子高兴得一夜未睡觉。“这比我们五年后一年拿到12万元兑现款还激动,毕竟是我们第一次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的丰厚回报。”
2011年,当他家有了50多万储蓄后,连队领导找到他,希望他与别的富裕起来的职工合伙买采棉机,由于从外面雇的采棉机采收质量不是太理想,职工反映太大。因为那时团场个人购买采棉机要有指标,所以第二年他才与本连职工吴振波共同投入90万元现款贷款30万元,买回了一台贵航采棉机。
“农机补贴是给了30万元,但还有银行的30万元贷款。”王明合的妻子马春香说,那一年压力太大了,150亩棉花地能不雇人就不雇人,尽量省点钱。机采期间,明合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人又黑又瘦,只要出现问题,他都与农机师傅想办法解决。
当年还清了贷款,一家人日子变得轻松了。种地机采棉花步入了正常轨道,2014年王明合在团部买了一套92平方的楼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实现了他与妻子最初来新疆的理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他常以一颗感恩心,知恩图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谁经济上有困难、生活中遇难处、管理上缺技术,他都会鼎立相助。无论是连队组织活动、义务劳动,还是扶贫帮困,都会积极参加。”他的老搭档吴振波说。
由于他自己平时爱钻研植棉农机技术,又乐于助人,别人就会经常请他到地里进行技术指导,只要一个电话,就会立马撂下手中的活。妻子有时气了埋怨他:“你又不是技术员,每天咋这么忙呢?光忙着帮别人去了,连自己的地也顾不上管。”尽管如此,只要有人开口,妻子仍旧让他去。因为马春香知道当初刚来连队时不少人曾经帮助过他们小两口的。
王明合依靠发展农业产业,不仅还清了贷款,还供出了1个大学生。今年,他的种植农机收入可达到20万元以上。大伙儿夸他是致富状元,并前来学习取经,他一一热情接待,并表示以后要成立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职工群众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