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图片

写在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日期: 2024-05-13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抓紧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三农领域,抓好防灾减灾意义重大,需要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意识,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我国农业灾害包括哪些?当前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情况如何?面临哪些挑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哪些重点举措?对此记者专访了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

 

问:我国农业灾害有哪些,有什么危害?


  答:我国地域辽阔、又属大陆季风气候,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之种养类型多样,导致农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基本是年年有灾情、季季灾不断。我国农业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指对作物生长发育有直接或间接影响而造成危害的各种天气过程,包括旱涝、风雹、高温热害、低温冻害等,近10年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年均受灾面积3.1亿亩、粮食损失580亿斤,其中旱灾1.3亿亩、占42%。生物灾害主要是农作物病虫害,我国常见农作物病虫害有1600多种,其中常年发生造成危害的有100多种,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有20种列为一类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管理,近5年3大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累计30亿亩次以上、防治面积40亿亩次以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因农作物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40%。
 
问:当前我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情况如何?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部门立足抗灾夺丰收,转变思路、完善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压实责任,强化动员发动和行政推动。关键时点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会议,细化安排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开展下沉一线包省包片联系指导,统筹调动部系统、全国三农系统及社会力量抓防灾减灾。二是注重预判,强化预案准备和预警预报。完善与气象、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提早制定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密灾情调度,评估灾害影响,适时启动应急响应。三是夯实基础,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设施机具保障。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设。立足“平急两用”统筹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建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加快建设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推动各地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农机储备和调用制度,增加移动式烘干机、履带式拖拉机、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等应急救灾机具储备,努力满足救灾需求。四是科技支撑,强化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每年遴选发布抗逆主导品种,集成推广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等防灾减灾技术。在救灾关键时点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重灾区蹲点包片,指导落实关键技术。
 
问:农业防灾减灾面临哪些挑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

  答: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灾害发生的时空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强,多发群发链发效应明显,旱涝灾害发生区域和时段异常性增大,光温等隐性灾害影响加重,异常性极端性“小概率高影响”天气事件增多,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复杂严峻,也暴露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存在的短板弱项。主要表现为农业防灾减灾仍以灾害发生后的救为主,还没有完全树立知灾识灾、以防为主的综合减灾理念,精细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和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滞后、农田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和救灾物资装备保障能力较弱、灾变规律研究和防灾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方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和经济体量不断增大,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消费量快速增加,在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条件下,端牢饭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防范应对灾害风险,避免灾害对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造成重大冲击,是现实需要,也是必然选择。
 
问: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哪些重点举措?

  答:一是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立足“减灾就是增产”“防胜于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准备应对各种灾害风险。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术培训,强化防灾意识。
  二是建立精准精细预警预报指挥体系。制定完善灾害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提高预报精准化水平。建立农业防灾减灾“叫应”制度,做好临灾预警和精准预警。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络和统一协调的指挥调度平台。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和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升农业抗旱应急补灌能力。加快水肥精准调控工程建设,健全农业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应急防治能力。
  四是加强农机防灾救灾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域各乡镇全覆盖。建设完善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落实防灾减灾农机储备和调用制度,加快储备一批“平急两用”应急救灾机具。
  五是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着力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种植制度影响研究。积极选育高抗多抗优良品种,加快遴选孵化农业防灾减灾技术,集成推广更多有灾防灾、无灾增产新技术新模式。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