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图片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综述:一堂“减法”公开课 “升温”全球共识

日期: 2021-09-14  来源:中国农网 记者 颜旭 蒋欣然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中国倡议吸引世界目光。

9月10日,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国际盛会。会议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的农业部长和来自巴基斯坦、柬埔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300多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为大会建言献策。

会场内外,“加深交流”“合作共赢”成为共同呼声。“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粮食供应链遭到破坏,粮食损失严重,急需各国分享治理经验,开展合作行动。”印度尼西亚农业部部长林波呼吁。

会上形成的全方面加强粮食减损的重点领域和合作方向、发布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不仅体现了各方共识,也让与会代表高度赞赏“中国贡献”。

1%=2700万吨粮食

为何此次大会能够引发广泛国际共鸣?不仅因为它前瞻性地提出了一个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而且让全球各方看到了粮食减损在保障粮食安全上所能释放出的巨大潜力。

当前,全球不稳定因素增多,粮食不安全性增加,节粮减损刻不容缓。去年春夏,一些国家突发沙漠蝗灾,叠加全球疫情影响,粮食安全恐慌加剧。据联合国报告,去年全球至少1.5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为近五年新高。这一背景下,节粮减损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意义更加凸显。

粮食的损失浪费现象在全球范围普遍存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3.9%,消费环节浪费同样惊人,约1/3的粮食被损失或浪费掉。按统计数据世界粮食年产量约28亿吨计,每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约7000万人吃一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减损就是增产。

此外,粮食生产需要水、土、肥、药、种等多生产要素投入,按生产一吨粮食需要3亩左右的耕地计算,全球粮食每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节约耕地8000多万亩,同时还大量节约珍贵的水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消耗。因此,节粮减损就是绿色发展。

“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程中,解决粮食浪费问题至关重要。”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意大利农业、食品与林业政策部部长巴图阿内里在贺信中提到。“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全人类共同的重点工作,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实现多个目标,包括改善粮食安全和营养,减轻自然资源的压力,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美国农业部部长维尔萨克表示。

节粮减损,中国在行动

“这是一个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应对解决的难题。”“中国很好地管理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非常有必要向中国学习相关的经验,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各国代表纷纷表示。

此次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这个人口过亿的农业大省也率先发布粮食减损行动方案。会前,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粮食减损具体措施,对山东实践、中国方案印象深刻。

从大田高产到颗粒归仓,在丰收的链条上,机收减损是关键一环,而机手的科学规范操作,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让机手们在“实战演练”中掌握减损的诀窍。

山东省济宁市小孟镇梁家村种粮大户刘明峰通过参加“大比武”活动,总结了自己的妙招:收割机滚筒转速控制在1100转左右,适当调整拨禾轮转速,可以减少掉粒损失。他感慨:“一亩地少撒10斤,3000亩地就是3万斤,那是多大的产量啊!”

此外,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也将减损作为自己的使命。近年来,潍柴雷沃重工从精量播种、精量施肥、减少收获环节损耗三个方向突破农机设备技术难题,提高机械作业的精细化程度。企业生产的一些机型可适应多种地块状态,避免因颠簸带来的损耗。

“在储粮环节,现代化粮仓、科技存储,通过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保持粮食新鲜度。”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副院长兰盛斌告诉记者。中储粮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内环流控温技术和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已在全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98%,不仅实现了粮食的常储常新,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储粮损耗,宜存率稳定在95%以上,一个储存周期综合损耗率降低至1%以内。

浪潮智粮产品部总经理荆世华告诉记者,作为服务粮食行业近20年的信息化厂商,浪潮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慧粮库”,在粮食收购、仓储保管环节,通过自动控制粮食出入库作业设备和“四合一”(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储粮新装备,既保障了绿色储粮,又实现了低碳高效。

秋收时节,走在山东的乡间公路上,记者发现街道上几乎看不到晾晒中的玉米,而来回穿梭运送玉米的农用车却络绎不绝。这得益于该省建成的28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可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服务。记者来到济南春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这是济阳区规模较大的一处产后服务中心,可服务周边8个乡镇,共服务农户逾1.1万户。“过去我们在几个村庄调研发现,农户储存粮食还是采取比较传统的方式,装进化肥袋子放在家里,第二年打开一看,可能出现虫噬、底部霉变等现象。这个损耗率大约是5%。”济阳区粮食物资和储备中心张来良说,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有专业的熏蒸、烘干、存储设备,损耗率能够降到1%,相当于减损3%-5%的粮食。

据悉,目前我国已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300多个,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所覆盖区域内的粮食损耗浪费和霉变损失平均降低4个百分点;建成农户科学储粮仓近56万套,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需求匹配、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全链条发力,有效减少“丢粮率”

粮食从田间到餐桌之旅,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表示,全球约14%的粮食在生产至零售环节之间被损失掉,每年损失约4000亿美元,相当于奥地利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运输过程中的抛洒遗漏、农户储粮损失、过度加工等都是造成损失的原因。”因此,这就需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在生产环节,合理选择能适应当地条件并符合目标市场质量和成熟时间要求的品种;在储粮环节,引导农户使用科学储粮及烘干整理装备;在储运环节,推广绿色、安全储粮技术;在收购环节,各地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在加工环节推广适度加工;在消费环节,则需要全社会共同强化爱粮惜粮意识。

科技创新在推动全链条减损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我国先后攻关了防结露智能控制储粮机械通风技术、低剂量防燃爆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智能粮情检测分析技术和高效谷物冷却技术,破解了高大粮仓的储粮难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廖小军介绍,应用后,中央储备粮收储环节损失率降低到5%左右。“但在一些地方,农民获得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农技推广面临着人员、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在35个国家成立了5000多个‘作物诊所’,培训了1.3万多名‘医生’,针对农民碰到的生产问题,他们会给出田间管理的解决方案。”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全球运营执行主任乌里·库曼说。

中国人自古就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因此,依靠教育去唤醒这种民族历史记忆,从而减少粮食消费环节的浪费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洁认为,减少食物浪费,可以食育为抓手构建起长效机制。“食育是一个集丰富的知识、技能、观念培养于一体的完整体系,目的是使人与食物之间建立情感联系,逐步建立正确的食物消费观,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推进食育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

“节粮减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等诸方面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综合施策。”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应加快科技创新和装备提升,加强各环节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同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社会化服务,强化物流体系建设。最后,还要建立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制度体系,落实好《反食品浪费法》,进一步强化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意识教育,明确各级政府和全民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