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短短一年时间,梨树县在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足音铿锵、成绩斐然。
推进黑土地保护 夯实可持续发展
“一年来,梨树县与中科院合作高质量完成了万亩‘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梨树示范区’建设任务,形成了集种子、农机、农技为一体的科技研发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争取到了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项目,为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梨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英男说。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5强县之一的梨树县,正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验田。一年来,“梨树模式”不断创新农业科技研发应用模式,以科技为支撑,率先在东北黑土区实现了秸秆全覆盖技术“国产化”、免耕播种机具“中国化”、耕作技术推广“系统化”。
“从理念上来看,‘梨树模式’体现着我们的黑土地利用和保护;从技术来看,对比传统耕作技术,它是颠覆性的。以前耕种前地里不能残留秸秆,现在是在满地覆盖秸秆的条件下播种。这样的耕作方式,是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梨树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
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今年,梨树县将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单元,全程机械化操作,最大限度发挥农机具作用,整县推进实施“梨树模式”。
同时,将农资采购、农机作业、人员配置和资金使用率发挥最大化,率先实现现代农业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和契约化。通过农业数据监测平台,利用农业遥感技术和农业大数据技术,为实施者提供田间管理决策,在耕、种、管、收四大环节按时提醒,作业效果全程可见,解决种植风险问题。
“未来农业发展模式将会从‘机械化’进一步过渡到‘智能化’,将会是‘智慧农业’‘指尖农业’,新农民可以动动手指就完成生产活动。”王贵满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截至2020年,梨树县农机大户数量超过320户,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6%。全县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200万亩,在东北四省区设立了“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101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5000万亩。
科技推广加速示范应用
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指挥中心大屏上,梨树县41个点的土地监测情况一目了然。省内外农业专家在线服务,实时给出指导意见,第一时间发送到农民手机里。如今,梨树县以实验站为平台,汇聚了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科研工作,科研人员达130人,每年完成1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近20项试验研究项目。
把科研人员论文写在梨树大地上。近年来,梨树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4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3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50多名博硕研究生在梨树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一年来,梨树县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科技联盟+科技小院+农技推广站+示范户”的推广新模式,实现了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全程示范推广。
“今年,我们要培育‘梨树模式’的研发团队。通过梨树研发基地和在东北四省区建立的101个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示范基地,吸引科学家。科学家也带着他的团队,开展项目科技研究。”王贵满说。
据了解,梨树县将实施“三个一”工程,全县抓10个300公顷示范基地、100个100公顷示范基地和1000个10公顷以上示范基地,促进“梨树模式”全面推广。
规模化经营 助推农民增产增收
“一年来,围绕因地制宜探索农业合作化道路,梨树县探索了‘合作社+粮食深加工企业+金融+保险’的运营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三产融合示范点,推进‘合作社+养牛’发展新模式;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百名硕博进百家合作社’行动,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张英男说。
从2007年到2021年,从对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攻关探索到打造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梨树模式”,十几年间,“梨树模式”从不被农民接受到面向全国推广,积淀了渐渐“黑”起来的农田和越来越多的认可。
“总书记的话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一年来我们不仅加入了‘粮食银行’,还整村推进土地规模化,扩大‘梨树模式’种植面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好现代农业带头人,让农民早日奔小康。”想起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满怀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今年,梨树县计划以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宁浩家庭农场为蓝本,全力推动162个示范合作社、77个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工作,力争到2023年实现乡乡有联合社。同时,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等全生产环节服务,计划今年成立200个以上大型服务组织,到2023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王贵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