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百亩、千亩长白山药材种植基地里,人参、贝母、五味子、艾草等道地中药材迎风而立,药香扑鼻;
一座座“开心农场”让市民变“地主”,“我在乡下有块田”项目圆了城里人的“田园梦”;
一朵朵鲜花铺展成姹紫嫣红的四季花海,五彩斑斓的百合花开满东胜村110亩的山坡地,时下的白山,除了叶的浪漫,还有花的斑斓;
……
在白山1.75万平方公里的绿色沃土中,以生态为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绿色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具有鲜明长白山地域特色的道地中药材、绿色蔬菜、花卉旅游等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你方唱罢我登场,持续不断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白山市依托森林覆盖率“全国地级市最高”独特优势,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信心不动摇,全面实施“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建设。全市上下坚持奋战当下、赢在未来的理念,结合区域特点,做足特色文章,打造“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九大板块产业集群,培育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
“北药基地”好“丰”景
长白山区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是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东北亚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药用资源种类位居前列。白山市地处长白山区核心腹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该市,是长白山道地药材的核心产区。
独特的区位和气候条件,蕴育了品质上乘、品种独特的道地中药材,加上长白山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环境、肥沃的黑土地,使生长的药用植物成分远高于其它产地,具有优质的药用价值,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中国人参之乡、西洋参之乡、红景天之乡、北五味子之乡。
好资源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白山人一直在求索最佳答案。
绿色转型,“特色”为要。在白山市“一谷一城”旗帜感召下下,提振了众多中药材种植企业的信心,大家因地制宜,积极谋划,开辟一条生机盎然的发展新路,真正使白山市成为道地中药材种植的沃土。
微风习习,在红土崖镇的长白山道地中草药种植基地1600亩的土地上,文冠果、金莲花、威灵仙、白头翁等14种长白山道地中药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红土崖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镇里经过广泛调研,确定了种植中药材、打造全市“北药重镇”的目标。2018年,总投资2080万元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建成。基地内种植的芍药、金莲花、威灵仙等中草药,经过研发改良,不但可以入药还可以在每年的六七月份作为观赏植物,实现观光农业产业新业态。
眼下正值草木茂盛的季节,农民们正忙着给新栽种的种苗除草。地头里,家住三道岔村的王希云忙得不亦乐乎。过去的她守着自己土地以种植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自从政府引进了这个项目,我就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药材种植基地,粗略算下来,土地流转加上打工赚钱,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两三万,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干活都更有力气了。”
打造“一谷一城”,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农业转型的方向目标,产业发展需要循序渐进。
长白县八道沟镇葫芦套村2019年试种了40亩的旱半夏,当年种植、当年就产收6万斤。尝到了甜头,今年扩种至100亩,10月份收获,一亩地最少能产2000斤。
“只可惜去年种少了,看这形势,来年还得扩种!”村党支部书记金国虎介绍说,旱半夏是常用中药材,春天种植,秋天收果。根据调查,在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上,半夏干品很少,而且需求超过了供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开展示范性种植,预计每亩地可收入6万元左右。
增收致富,“路子”要走对。让广大闲置在家的农户都参与到特色农业生产建设中来,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现在我们村,家家都是万元户,生活别提多美了!”如今,临江市苇沙河镇白马浪村村民说起生活的变化高兴得合不拢嘴。走进白马浪村五味子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架架翠绿的藤蔓,一串串宛如红宝石的五味子挂满藤间,预示着今年又要迎来大丰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地处偏远、常住人口只有136户398口人的小山村,呈现出村容美、百姓富的繁荣景象。村党支部书记刘长龙一语道破:种五味子。
2016年之前,白马浪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玉米、大豆,一年下来一亩地也就能挣200多元。白马浪村地处国家原麝保护区缓冲区内,保护区规定辖区内不许有生产性企业和建设性项目实施,使得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如何打破掣肘,还得靠生态。”刘长龙介绍说,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白马浪村选择发展特色种植业——五味子,经过四年的不懈发展,五味子种植面积已达1700亩。种植户达到97%以上,年产量可达100万公斤,年销量总产值可达1400余万元,五味子真正变成了白马浪村致富的“金果子”。
村民姜孟彦就是通过种植五味子脱贫致富的典型。沿着乡路一路向东行驶,临近鸭绿江畔,姜孟彦正穿梭在藤蔓间为五味子剪枝。“以前生活不容易,种植玉米、大豆,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2016年跟着村里一起种植五味子,三年来,挣了100多万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白马浪村地势高、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水源优质,使得这里生长出的五味子个大饱满、品质优良,深受全国各地的客商青睐。“我们正打算建个五味子烘干厂,把新采摘的鲜果加工成干果后,直接给客商发走,这样不仅减少了运输成本,同时还能增加一部分收入。”谈及未来发展,刘长龙目标明确。如今,土地稀少、位置偏远的苇沙河镇白马浪村,通过特色种植,成为十里八乡的小康村。
打好生态牌,念好特字经,种好摇钱树。凭借良好基础,依托生态资源,全市各地多维度发展道地药材产业风景如画。
携一缕盛夏的芬芳,伴着初秋特有的浓郁,记者走进了抚松县兴隆乡南天门村的抚松舜太文化艾草产业示范园。置身在一望无际的艾草田中,迎面扑来阵阵艾草独有的清香,一株株艾草长势喜人,风光旖旎。
艾草,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尤以野生的长白山天然艾草“除湿祛风”效果最佳。艾草的作用极多,除去直接做成食品食用,还可用来泡脚驱寒、止血止痛等。
南天门村村民世代都有种植艾草的习惯。村民常常在端午节期间,将其挂至门梁上,辟邪康养。2019年,南天门村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了550亩艾草基地,成为了村集体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虽然艾草有很多的功能,但作为一种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菊科草本植物,似乎只有端午节时才能卖出好价钱。种这种作物,能挣钱吗?
南天门村党支部书记王晓东给记者算了一笔收益账:“小小的艾草,通过一产种植,让村民租地有收入,劳作有工钱;二产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三产服务业,用于民宿体验、发展旅游的村民,每家都能增添有‘艾’环节。”
艾草虽小,却体现了白山市“生态种植、有机品质、绿色康养、一二三产融合”的总体发展思路。艾草悠悠药香至,颗颗绿草不仅为人们带去健康,也为南天门村的村民们带来财富。
立足资源优势,白山市紧紧围绕长白山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重点打造十大产业示范基地、六大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八大加工企业。建设五味子、灵芝、平贝母、天麻、返魂草等十大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壮大靖宇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和抚松县人参加工园区等六大产业园区,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形成三大北药种植产业带和“六区多园”深加工产业集群,完备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推动长白山医药和野生资源健康产业发展,打造中国北药基地。
“菜篮子”里强品牌
为提高绿色蔬菜城市自给水平,白山市加快发展以大棚、温室蔬菜为重点的棚膜经济。全市绿色标准化棚膜面积达到了1万亩,年均增长20%。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培育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70个、绿色特色示范大户500个,绿色特色产业生产基地达到了40万亩。
绿色发展,绿在“有机”、绿在“创新”。
网络虚拟世界中的“开心农场”如今已被浑江区红土崖镇簸箕掌子村演绎成了现实。在这里,你可以租一块地种菜,自己当“地主”,不仅可以吃上纯绿色蔬菜,还可以通过劳动来释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体会到农耕的艰辛和乐趣。
盛夏至初秋,正是各种大田蔬菜成熟的季节,在簸箕掌子村“绿兴生态园”的现代农业基地里,每天都有多位“地主”来这里收获他们的劳动果实。
在菜地里忙着摘菜的市民张女士喜滋滋地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成果,“我种的有豆角、西红柿、茄子、辣椒,还有黄瓜、生菜、大葱等等,自己吃不完,还送给了亲朋好友,自己种的,全是传统老品种,没有农药化肥,还是当年那个口味。这段时间,隔两三天就来摘一次。”
一大早,家住市区的李淑娴大妈闲不住了,让儿子开车把她送到了农业园,不仅享受一下田园生活,顺便采摘成熟的蔬菜。去年下半年,李淑娴就在这里认领了自己的一块地,正式有了“地主”的身份。由于年龄大不方便打理,她采取的是全托管的模式。
李大妈一边采摘成熟的蔬菜一边对记者说,“岁数大了,一直有个‘田园梦’,如今真正实现了‘我在乡下有块田’的愿望,现在这西红柿、菜豆都可以采摘了,吃着自己田里的绿色蔬菜,放心!”
行走在基地里,路两旁的田野一派生机。一大片农地被分成60多平方米的多个地块,编号从A001到D120,横平竖直、区划明确;油麦菜、香菜、小葱、黄瓜,这些常见的蔬菜在枝茎上恣意生长,满是收获;几位技术员在田间除草、间苗、扶秧、摘菜,动作娴熟。
“从我们农场到市区,车程也就10多分钟,交通优势非常明显。城市的居民,以一年1980元的价格,租下一块土地,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选择村里安排的专业人员进行有机耕种。到了每年5月至10月,市民可到地里采摘,也可由公司配送到家,实现有机蔬菜从田间直接到餐桌。”农场技术员王洪生骄傲地介绍道。
红土崖镇借助白山市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战略的东风,2019年成立了绿源现代农业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流转本村农民70亩土地,划分成近200个地块,租给城区市民,让村民和集体的收入不断增多。
“我们现在地处的是1号园区,里面种的都是些辣椒、豆角、黄瓜等需要精细管理的瓜果蔬菜,再往前走不远,就是我们的2号园区,种的是土豆、地瓜等粗放管理的,为的就是保证全年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各种应季蔬果。”王洪生告诉记者,他们农场的口号就是“你在乡下有块田,包你一家吃半年”。
据介绍,红土崖镇以高于市场价流转农民土地,进行整合后,每亩地收益达6000元,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吸纳当地农民就业。
“我的土地流转给了农业园,一年每亩租金600元,现在还在园区里打工,成为了蔬菜技术员,一个月工资就有3000多元,靠着自己的手艺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我很知足。”王洪生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着。
今后,该基地还将拓宽畜禽产品养殖业,并逐渐向周边市民提供果蔬采摘、农家乐等旅游项目,让这片土地持续迸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江源区湾沟镇西川村,百亩开阔的田野被紫白菜、紫甘蓝、七彩椒等作物装点得如诗如画,一个个正在实施的产业项目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西川村土地平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依托这一优势,2019年底,湾沟镇成功引进了计划总投资8.92亿元的西川里原宿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园项目,将打造集农业采摘、生态观光、农产品加工、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紫甘蓝耐寒性好、结球紧实、色泽艳丽、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营养独特,非常适合种植。”在园区里,谈起蔬菜种植,西川村党支部书记乔俊杰侃侃而谈,“我们今年先试种300亩,为了实现绿色有机,用的全部都是有机肥,让好产品引领消费!”
“下一步,村里准备继续流转土地,小南瓜、紫油菜、紫生菜、紫芹菜、土豆等项目也都在规划中。游客来了,既可以采摘蔬菜,还可以在这住下,上面还有水库可以钓鱼。”看着项目进展如火如荼,乔俊杰不禁喜笑颜开。
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如何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绿色农业新格局,白山市正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绿色有机品牌上下功夫,依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特色农产品提质提档升级。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菜篮子”工程上,树立问题导向,以“特”为先、以“绿”为主,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服务,推动生态农业在白山大地铺陈开来。
抚松县兴隆乡新丰村一片土地贫瘠的山坡上,种着红秋葵、黑藜麦、黑土豆等特色蔬菜。除此之外,像小药材、经济果树、绿化树、特色花卉、山野菜、粮豆等七大区域,150余个农业示范新品种,在200亩的土地上,长势旺盛,生机无限。
“别看现在基地里一片葱绿,在选取试验区域时,我们特意将实验示范生产地选取在条件恶劣的霜道和冰雹多发区的地块,为的就是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怎么种、没市场、高风险’等问题,筛选出适合农民、效果最好的种植作物,为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抚松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刘美良一语道破关键。
2019年,抚松县投资28万元,打造了“农作物新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和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对比试验示范基地”,推广施用有机肥,实验田间绿色耕作,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丰收,消除农民后顾之忧。
“听完技术员对种植山野菜在管理细节上的讲解,真是眼前一亮,通过这次交流探讨,俺决定明年对照着大规模发展,让种植山野菜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来基地学习的沿江乡楞场村种植户吴杰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基地面积由原来的100亩扩大到200余亩,试验推广配套安装新型绿色防控设备15台套。同时加大对病虫害的监测,科学统筹防控病虫草害。”刘美良介绍,现在,县域内外许多农民都来参观、学习,基地也大力推广适合本地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特色作物和品优、价廉的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如今,示范基地已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样板田”、白山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转化器”。
推动退粮进特、休耕轮作,打造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白山市用真金白银带动农业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
“致富花”开正当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留下的殷殷嘱托,已经成为白山人的行动遵循。如今的白山,稳稳地端起了生态的金饭碗,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微风徐来,花儿们随风摇曳,向游客展露笑颜。行至抚松县露水河镇东胜村,这里的百合花海已恣意怒放,红的、黄的、粉的、橙的、白的……五彩斑斓,110亩的百合花在微风里轻摇慢摆,一眼望不到边。
徜徉在百合花海中,闻着沁人花香,赏着优雅花姿,虽不是周末,但是来游玩的车辆络绎不绝。游人们穿梭在花海之中,享受着丽日的美好。波光粼动微风起,遍地花海一村香,借助着生态+旅游带来的巨大红利,东胜村村民的日子也过得如花般“美丽”。
以前的东胜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以大豆、玉米为主,兼一些零星养殖,收入并不高。加之东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大片土地撂荒,是名副其实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三留守”村、省级贫困村。
“我们东胜村,是通往长白山景区的必经之路,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到长白山游玩的游客,几乎没有留意过我们这儿的存在。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吸引游客。”东胜村党支部书记王守彩谈起以前的发展愁眉紧锁。
“现在不一样了,自驾到我们这里休闲度假、观光花海的游客络绎不绝。”王守彩介绍,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东胜村党支部瞅准白山市“一谷一城”发展战略,2018年,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引资建设百亩花海观光园,形成集山、水、林、花、果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观光体系,实现传统农耕的华丽变身。
“这里真的很美,去年在朋友圈看到这里有一片百合花海,今年花季,就带着一家老小过来看看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你看刚刚拍的照片,就像置身在画中,真的太美了。”徜徉于花海中的延吉游客李女士赞不绝口。
“现在正是盛花期,每天来这的游客都达1000人以上,车子多得山下的停车场都停不下。”抚松县露水河兴旺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厉成花,接过游客的话,乐呵呵地说,“我们拥有像香水百合、罗宾娜等13个百合品种,除了旅游观光,我们主打鲜切花售卖,顾客在网上下单,我们负责切割、打包、发货,东三省乃至河北的好多的客商都在我们这订购。”
厉成花还介绍到,在2个月的花期内,合作社通过观光旅游收益可达10万元,售卖鲜切花纯利润10万余元。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培育种球进行售卖,每年纯收益30万元,带动合作社近50人就业,除去打工的工资,还能为合作社成员分红3000至5000元。
“为更好地支持东胜村发展‘特色种植+旅游业’,露水河镇党委、政府为我们东胜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30万元,现在路好了,还拥有15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东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生活就在眼前!”厉成花对如今的幸福生活很知足。
依托“一谷一城”战略,让以往默默无闻的东胜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而这片百亩百合也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进入八月,靖宇县三道湖镇继红村千亩金灿灿的油葵花落下帷幕,30多亩桔梗花又盛装登场,迎来开放季。一片片淡蓝紫色铺满田野,充满浪漫色彩,美丽至极。
继红村坐落于长白山脚下、白浆河畔,同样是通往长白山景区的必经之路,而且紧邻鹤大高速和长抚高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继红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金波根据村里独有的区位优势,琢磨着是否可以依托“一谷一城”战略,将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联合发展。2018年,继红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应运而生,打“旅游”牌成为这个村走向富裕的第一选项。
“开展庭院旅游、特色采摘,在山坡种上像菊花、桔梗、紫苏、蒲公英等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每年7至9月份开花时,既能成为花海供游客观赏,还能帮助农民增收。”王金波介绍说。
“前一阵,大批游客从长春、辽宁等地来到村里观赏金色的向日葵花海,纷纷拍照留影,有时一天好几百人。”王金波自豪地说。“刚开始的时候,跟村民们推荐发展观赏性中药材种植,不但可以出租地、种油葵、打工赚钱,还会有游人来看花海,到村里吃饭、娱乐,村民还不相信。如今,当大批游客到来问询村民哪里有农家乐时,大家脸上笑开了花,心里研究着怎样谋划项目,尽快搭上‘旅游’这班车。”
千亩农田变“花海”,现在的继红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村,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挖掘生态潜力,打造绿色旅游品牌,白山不遗余力。依托旅游资源,打造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区。全市休闲农业紧密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条件,以花卉苗木、农家山庄和优质水产三大休闲农业带为依托,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板块。
以“绿”作底色,用“特”来收获。放眼山乡,绿色发展气势如虹;踏遍田野,转型升级激情澎湃;白山大地,千里沃野,特色农业蹄疾步稳,“一谷一城”建设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