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网 编辑视角】 当前,数字化应用已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国家也在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
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明确部署,描绘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发展蓝图。
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战略实施。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建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农业农村云平台基本建成。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数字经济比重大幅提升,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数字化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大有可为。国家高度重视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用数字农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可见其重要性。今天,小编来聊一聊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
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数字化离不开互联网。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其中农村网民规模2.2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6.3%,农村互联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农业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相比,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仅占农业增加值的7.3%,远低于工业18.3%、服务业35.9%的水平。
农业农村数字化已初显成效
经过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当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农村网络基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2019年我国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通达比例均已超过98%,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贫困村的固网宽带覆盖率达99%,实现了农村网络覆盖。
其次,数字农业建设成效初显。农业农村部已在9个省份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深入推进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在全国开展了苹果、大豆、棉花、茶叶、油料、橡胶6个品种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已批复建设数字农业试点县13个;分三批认定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210个。
再次,农村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达17050亿元,2019年上半年达到1873.6亿元,同比增长25.3%。而在2020年,大部分农产品由于受疫情影响销路受阻,“直播带货”在广大农村兴盛了起来,甚至地方政府官员当起了“主播”,带动当地农产品畅销。
此外,基于农产品电商、农业遥感的大数据服务产品不断丰富,定制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云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乡村分享经济逐步兴起,“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2018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3%。
数字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然而,要推进数字农业农村进一步向更高层次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滞后。传感器国产化、精确度、集成度、抗逆性都不高,动植物本体传感器基本处于空白,尚未研发出专用智能芯片,也尚未构建起动植物生长模型。
二是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够,公共服务信息化进程滞后。全国性和全产业链数据共享平台仍未建立。
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农业产业中的现实问题有待加强。生产环节的智能装备研发滞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第五代通信技术(5G)等技术的融合集成度低,相关装备的易操作性差、价格高。四是农村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技术的应用。
结语: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这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抢占全球农业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