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行业在经历了2004年以后的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大潮”褪去,“泡沫”消退,2015年开始进入深度调整转型阶段以来,增速放缓,质量升级,供给性结构改革逐步深入,产业发展由规模增长全面转向质量增长,行业发展进入质量取胜的新时期。
今年一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经济活动的政策节奏,对各行各业影响巨大,实体经济影响最甚。这一境况,令连续几年处于调整下行态势的农机行业雪上加霜。面对更多的无可预知和更加开放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在国内农机领域,倡导以产品主义引领行业进步,更有价值。
01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今年疫情爆发期间,全国各地口罩脱销,平时几角钱一只的普通一次性口罩涨到几元钱,并且买不到货。原因大家都清楚,就是因为戴口罩是防御病毒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家都得戴,市场需求倍增,所以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任何经营行为都是以满足需求为出发点开展的,别人为什么要为你的产品买单?总要有一个理由,归根结底,就是你的产品能够满足购买者的需求,能够产生与众不同的价值,产生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价值。
产品跟着用户需求方向走,这个定律是具有一定恒定性的。在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用户对农机产品的追求,从来都是伴随着农业进步需求而变化的。从最初传统大田作物所需的常规化基础作业农机需求,到后来农作物种类多样化、精耕细作、规模化作业等需求机械,再到现在的智能化、功能复合、传统与小众结合、产业调整催生的个性化需求的新生农机品类增多,等等,用户需求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偏好倾向,能够抓住用户需求变化、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都能够实现长足进步。直面时下乃至未来几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步,农机行业发展侧重点持续由传统大众农机产品转向新兴小众特需产品,整体农机产品向着高品质、高性能等方向提升,用户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谁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够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借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邓小平说,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用在农机行业,可以说,不管是大农机还是小农机,能满足用户作业需求的就是好农机。
02讲农机产品主义,必须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
大家都清楚,农业最讲农时,什么时令进行什么田间作业,自古就有规律可循,《荀子•王制》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再有《孟子•梁惠王上》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足以可见,农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而农机则就是在恰当而且时长有限的农时期间,助力农业生产,解放人们的体力劳作,提高效率,助产丰收,所以,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一直指引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每个农时时间阶段有限,误了时节就无法保证粮食收成。因此,农时期间必须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快速进行农业生产,这一需求特点就决定了对农机作业可靠性的高要求。比如中原区域收小麦,各地成熟收获期就集中在20多天,且收获季节多雨,“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所有,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收获,如果收获机产品可靠性不够,用着用着就坏,那样就糟了,其他农时作业的农业机械皆是同理。
再者说,农户买台农机不容易,如果可靠性不过关,谁摊上谁能不闹心?据资料显示,国内农机产品性能不比进口产品差多少,差就差在可靠性上。半喂入水稻收获机就是很好的例子,国产品牌无一能与日本久保田半喂入产品分庭抗礼,差就差在作业可靠性不足上。由此可见,国产农机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加工和装配工艺革新、关键部件制造等领域还有很多的短板要补齐,在产品升级环节,还要持续追赶。
在很多人眼中,农机向来没有被看作向汽车、轮船等产品先进和复杂。实际上则不然,作为数千乃至数万件大大小小的零部件组成机械产品,农机有着其独特的机械性能和作业环境,想要更加先进,就必须不间断地进行技术和性能改进与完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市场竞争日益回归本质的今天,可靠性强是农机产品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没有可靠性,这样的农机品牌必然不长久。
03农机产品离不开创新,可以是原创整机,也可以是局部迭进,小步快跑
众所周知,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没有创新,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将陷入“一潭死水”。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无时不刻地发生在我们的工作生活里,比如互联网支付,比如远程办公,比如手机功能多样化,等等。
创新,不外乎包涵两个方向,一是创造“引领”,二是创造“不同”,尤其在工业领域,意义深远。人民日报曾报道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瓶颈,突破这一瓶颈,就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农机行业的进步更是离不开创新,尤其是处于过渡阶段的当下,传统大众农机产品面临着整体品质全面升级的再次创新,新兴小众农机品类面临着新生需求全面满足的创新,产业进步正处于新旧迭进交替的关键节点。全体农机人必须把创新放在首要位置,确实加大投入,倾力快速推进。
在产品创新上,我们既不能一味“唯大”、“唯全”,也不能墨守成规、畏缩不前。农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技术力量研发新产品,发掘原创技术、工艺,也可以在现有产品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进行差异化、智能化、适用性、可靠性等局部创新,向着全球一流农机制造水平迈进,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新生需求。
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国内农机产业与一流品牌差距可谓不小,聚焦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我们追赶的步伐才会实现加速度,唯此,别无他途。
04产品领先,永远是农机企业最硬核的竞争力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想尽千方百计打造自己的专属核心竞争力,扩大难以被模仿的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如果核心竞争力只是一项技术,或一个独家渠道,它就相对脆弱。假如它是各项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复杂结合,其被复制的可能性就小得多。如果把核心点再聚焦,我们会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会在产品上得到具体化集中体现。
国内农机产业领域,大众传统产品如农用运输车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手扶插秧机等都进入了白热化竞争局面。相关产品领域存量竞争特点已经十分明显,尤其是同质化严重的诟病一直羁绊着品牌层次提升,也制约着整体产业升级。在新兴农机品类领域,用户在新生农业领域的机械作业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比如山药机械化收获、板栗机械化收获、辣椒机械化除柄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研发适应性强、性能可靠、作业效率高的机械产品。农机行业创新、创造之路程,还是艰巨和遥远。具体到企业竞争而言,谁掌握了核心、独特技术,谁就能够制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就能够在竞争中先人一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产品,永远是农机企业最硬核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