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各地,多种智能化设备投入到农田当中,助力春耕春管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使用无人化设备进行农田监测和田间管理,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有效降低了人员聚集,做到了抗击疫情、农业生产两不误。图为崇州市崇庆街道红桥村,植保无人机进行农田作业。(新华社发)
春耕在即,农时紧迫。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各地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在落实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做到把握农时、不误农事。
解决好我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当前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必须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不出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的硬任务。农业涉及亿万农民的家庭收入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可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做好农业生产,关系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户脱贫增收,涉及脱贫攻坚整体目标的实现。可以说,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都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确保粮油菜肉蛋奶生产是打好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物质条件,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基础,是确保全年物价稳定的关键领域。不同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命体,有其自然规律,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同时,春季农业生产涉及品种多、范围广。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的一半以上,夏粮产量超过全年的五分之一,夏油产量超过全年的五分之二;春季是畜禽补栏、增养、扩繁的旺季,肉蛋奶保障离不开春季这个关口。
不可否认,今年春季农业生产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受疫情影响,部分农资企业尚未复工复产,农资到村难,农民下田难,粮食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近期部分地区“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流通受阻,一些地区蔬菜、水果滞销,一些地方禁止活禽运输,家禽正常供种、运输屠宰、销售渠道被阻断,部分省份出现“卖奶难”“卖鱼难”现象,特别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普遍面临用工难、用工贵难题,生产经营遇到困难。
做好春季农业生产,首先要抓好粮食生产。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要稳定粮食价格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聚焦调动主产区和种粮能手的积极性;稳面积,要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保护和利用好良田沃土;稳产量,要依靠现代农机,借助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纳入现代粮食生产大体系。
做好春季农业生产,要重点抓好生猪生产。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也包括主要副食品。去年以来,生猪产量下滑,猪肉价格上涨。经过持续努力,产能虽有所恢复,但与常年比仍有较大缺口。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扶持生产不松劲。继续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鼓励发展替代性的禽肉、禽蛋、水产等。
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尤其要抓好物资流通保障。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是春耕生产的基础。当前,全国农资供给总体充足,但部分地区农资遭遇运输“梗阻”。科学做好农村工作,要确保防疫不松劲、春耕不耽搁,尽快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各地要严格落实中央规定,严禁随意断路封路阻断农资的行为,畅通农资运输渠道,保障农业生产需要。要鼓励错峰式分散作业,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零接触”方式解决春耕备耕中技术指导和产品流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