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图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稿之五] 70年沧桑巨变

——亲历山东农机化发展历程

日期: 2019-11-14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林建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辉煌。由于农机化的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缩小了城乡差别,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建设;推动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均衡、协调、科学、持续发展。

笔者有幸投身三农管理工作20余年,曾经担任过山东省农机局局长,躬耕农机化事业10多年,亲身经历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伟大进程,见证了诸多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事件,见证了这一历史性巨变。

一、农机装备从无到有,实现全面发展

新中国建立初期,山东农民翻身解放获得土地,急需农业机械的帮助。当时,山东省农机总动力只有0.37万千瓦,实用的农业机械破旧不堪,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为了推进农机化,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新式农具,倡导创办国营拖拉机站,建立国营机械化农场,从国外引进农业机械作业示范。1953年5月14日,山东胶县拖拉机站成立,第一次使用机械为农民代耕土地,成为轰动一时的特大新闻,当年完成机械作业2969亩。以此为标志,山东农机化走上了发展之路,到1978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84.57万千瓦,是1949年的2931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体多种所有制形式竞相发展农机化的大好局面,尤其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加快了山东省农机装备的发展步伐。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实现了快速全面发展,到2018年底,山东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41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49万台,配套农具427万部,联合收获机31.5万台。

山东省不仅是农机使用大省,也是全国农机制造大省。70年来,山东省农机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从一个国营拖拉机生产厂家发展到今天,拥有2000多个农机生产企业,在中国农机工业100强中,山东有20多家,如时风、雷沃、五征集团,均以主营业务收入均超100亿元的业绩跻身前5强,为山东农机化提供了全领域、全方位的农机装备。由山东省制造的农机装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耕耙到种收,从单项作业到联合作业,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到畜牧业,从林果业到渔业,从露天农业到设施农业等,产品门类齐全,大概有4000多个品种,规模数量大、产品种类多、布局优化,涵盖了农业农村各个产业。近年来,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二、农业生产方式日新月异,发生根本变革

新中国建立初期,山东省农业生产力非常落后,主要依赖人力和畜力。1949年,山东省人力、畜力和机械动力之比为1:0.98:0.003,机械动力微乎其微。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锄、镰、锨、镢,再加一头老黄牛,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曾几何时,广大农民兄弟的最大期盼,就像歌谣中唱的那样“种地不用牛”“收获不用镰”。经过70年的飞速发展,犹如天方夜谭般的“种田不下地”的梦想,如今变成现实。

1978年,山东省人力、畜力和机械动力之比达到1:0.68:5.8,机耕面积5000万亩,机耕率52.36%,奔驰在田间的农业机械成为一道美丽画面。上世纪90年代后期,山东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接近50%,其中,机耕率70.8%,农业机械逐渐成为机耕主力,人力和畜力日渐淡出历史舞台。接着,是农作物收获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寻求解放的强烈需求,小麦收获机械化成为重点突破目标,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小麦机械化收获的热浪在山东广大农村蒸腾,农民群众探索创造了小麦跨区机收作业模式。到本世纪初,山东省基本实现了小麦机械化收获。

农机化发展进入加速度时代。面对农机化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和农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山东省农机部门审时度势,明确提出“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农机化全面发展战略。在小麦收获机械化可期的基础上,打响了以玉米收获机械化为主要任务的农机化发展第二战役。本世纪伊始,就是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元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技术、集中财力、集中领导,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当做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咬定青山不放松,瞄准目标奋力前行,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堡垒。2011年,山东省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6.64万台,占全国39%,玉米机收率80%,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63%。玉米收获机械化难题的破解,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影响,使山东农机化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小麦和玉米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机械化,山东省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实现粮食作物机械化是山东省农机化发展的前奏。在此基础上,山东省及时提出了包括花生、薯类、大蒜、牧草、果蔬、茶叶、设施农业等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向农机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又是一个十年,山东省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方式焕然一新。不但在耕种收各个环节,具备了机械化作业条件,达到了一定水平,而且机械装备、机械化作业质量和农机化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北斗、激光、物联网等技术以及温湿度调控、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自动化、智能化呢智慧农业兴起,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率和质量。

三、农民身份历史性转换,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脸对黄土背朝天”,说的是农民的工作;“头上高粱花,身上猪粪味,手上老茧厚,眼界十里乡”,也是对农民形象的写照。曾经,土地束缚、劳动繁重、生产方式落后,被认为就是农民的宿命,被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和农村里。到1978年,山东省农业从业人员仍有2969.8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9.2%,人数最多、劳动最辛苦、生产效率最低等,的确实就是当时三农的真实状况。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历史状况。从耕耙、田间管理、收获到运输仓储的农业生产,从饲养到饲养场管理等畜牧生产过程全程,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广大农民逐步解放。农机化发展给农村带来革命性变革,表现在是两面:一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山东省2015年农业从业人员已减少到1963.2万人,占比降至29.6%。二是继续务农人员华丽转身,他们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传统农民,成为具有专业技术和经营专长的新型农民,如有的当上了专职农机手南征北战,提供耕耙、播种、收获机等农事服务,成为农业种植和收获方面的专家;有的组织农民农机合作社或者农机服务公司等,把农村零散农机手组织起来,开展规模化生产作业,成为颇受欢迎的农机服务企业老板;有的依托雄厚的农业机械资源,办起了各种各样的家庭农场、名优特产品生产农场,成为农业生产企业的总经理、董事长。

就是单纯经营土地的农民,也不用抡镢拉锄挥镰刀啦。耕种收季节一到,打一个电话,需要机具就会约定在地头,等候片刻万事大吉,耕种收的问题逐一解决。过去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现在成为生产监督验收人员,在田间地头听着机械的轰隆声,只等粮食归仓,摆脱了繁重脏乱的农业劳动,大大缩短了农业劳动时间。农民兄弟的空余时间多了,生活质量和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乡村里响起了广场舞的音乐声,农家里讲究起布置装饰,农民驾驶上电动车、小汽车,成为小城镇中的新居民。昔日的“泥腿子““乡巴佬“成为历史,农民——这一曾经有自卑、丢人感觉的称呼,现在已经成为体面自豪的职业。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让农民身份发生转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有诱惑的产业,让农民成为大众羡慕的职业。众多转移外出的人们,纷纷回归土地回流农业,甚至有些心怀抱负的成功人士,也纷纷投资农业希望在现代农业中淘金。

四、农村面貌翻天覆地变化,美丽乡村处处涌现

新中国70年来,在农机化发展的促进下,山东省成功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了农民生活条件,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整个农村的落后面貌,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以前,脏乱差是人们对农村面貌形象的比喻,也成为农村的代名词。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主要是农作物秸秆沿街堆放,打粮场院围村转以及畜禽粪便垃圾随处堆积。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农作物秸秆需求越来越小,秸秆处理成为农村最头疼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有效办法。由于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秸秆粉碎青储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的普及应用,把堆积如山的农作物秸秆化作了有机肥料和畜禽饲料。到2017年,山东省有18.1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5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2.64万台秸秆粉碎还田机投入生产作业,把8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消化在了田地里,把10%的秸秆变成了饲料。因为联合收获机械和烘干机械的推广,使农民的粮食直接收获入仓,不再需要打粮的场院,千年难题一朝解决。针对村里畜禽粪便遍地的问题,实施了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普及了畜禽粪便机械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使农村86.8%的畜禽粪便得到了有效处理。至此,关系农村环境的历史问题得到解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但净化了农村卫生、美化了环境,而且使各种人才回流农村,促进了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各行业的蓬勃发展。在现时的农村里,农机服务合作社机库大院、农机维修站点、电商物流商店、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业态,形成了新农村的一道道美丽风景线,把古老的乡村装扮的更加靓丽繁荣。

转自《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年第10期。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投注-app*官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