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置身博览会中,听着人们的谈论,发现其中不乏市民,但更多的是看门道的“新农人”。
一个展会就是一方推广平台。在农机展上亮出新产品,展示新技术,对于各家农机企业来说,是个绝佳机会。
但展会规模大,如何让自家产品脱颖而出?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市东北牛科技有限公司等农机参展企业纷纷搬出“明星”产品;可视农业、吉林农业大学等农业科技企业的“科技绝活”让人看得过瘾;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和吉林金秋农药有限公司等大型农资企业用实力取信客户;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蛟河市森百味食品有限公司和吉林市供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特色农产品企业的特色产品独树一帜……
而企业无论用什么样方式来“引人注目”,记者看出来的门道是:转型和创新是参展企业在博览会上就如何赢得未来给出的关键词。
“机器农人”生逢其时 “升级迭代”改变传统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农机,答案可以说是“各有所需”,但唯一相同的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机。近年来农业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耕作模式,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全新改变。
在农机展的外场区域,徐工集团凯尔拖拉机“实景模拟+互动体验”的展区吸引了少新农人来显身手。“空调、音乐、全密封,听着歌就把地种了”,驾驶着干农活的拖拉机,感受着开豪车的“满足感”,着实让不少参观者围着代理商——吉林市军星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刘昊在咨询。
“如果按高标准农田作业,较传统机械效率高出百分之十以上。另外,机械使用寿命也延长许多。”刘昊用一个个数据“解剖”了这台具有国家发明专利的产品。
当下,农村青年劳动力正在不断流失和减少,“农民散工”老龄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而农业自动化方向上的机械化、自动化产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在不断凸显。在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展区,智能变量喷雾机更是展示了“省工省力”的优势,据技术负责人介绍,机械不仅适用各种地形,而且每亩可节省3至4名劳动力,等于每亩节省了200至400元的劳动力支出,而且劳动生产效率可以提高一倍以上。
“机器农人”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瓶颈”,这让曾经对劳动力依赖度很高的农业都开始“脱胎换骨”。吉林市东北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目前成功进军播种器、玉米播种器、播种车的生产制造。“以前农作物播种全靠农民手工进行,现在播种器省工、省时、省种、省肥,而且出苗齐、效率高。”企业的负责人说。
“学会驾驶农机,已经成为现在农业从业者的基本技能。”在中化现代农业的展位,吉林公司负责人刘永明表示,吉林市是中化MAP在吉长远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未来,MAP将继续针对吉林市农业产业特点,围绕先进农业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制定科学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助力吉林市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机械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农业迭代升级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打下了一针强心剂,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互联网+N”悄然而至 智慧农业前景广阔
“互联网+农业”让很多人想到了智慧农业。不可否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农业被寄予了厚望,也有很多实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互联网、物联网的帮助下,掌握了庄稼种植、灌溉和收获的最好时机,时时监控牲畜的生长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并获得效益。
去年获评全国十佳农民的肖建波早就对他流转来的土地进行了改造升级,配备了各类机械设备和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各环节全程机械化、自动化。老肖只要捧着手机,通过屏幕,就可以快速“读懂”大田里的光照、温湿度,土壤中的水分、盐分,水稻成熟度、易感病菌等10余项数据。他也只需动动手指,数字化的生产系统就能“听懂指令”,自动洒水、施肥,给农作物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这套农业可视化生产系统,让种地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互联网+农业”下的农业,不再是“放养”式的生长,精准农业让农作物达到最佳品质。为此,“互联网+生态农业”“互联网+绿色农业”“互联网+可视农业”的概念已经悄然而至。
我市可视农业的数字化展区让参观的嘉宾赞不绝口。公司负责人张书豪在通过后台系统的操作后,一个现代化养猪场的猪仔正休闲地“沐浴”在灯光下,他说:“根据生成的不同,灯光根据需要时时调控,给猪仔最合适的生产环境。”
面对观展者,张书豪说:“现在,精准农业已经在一些规模化农业企业得到应用。实施物联网项目后可实现环境的精准监测、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可控。另外,可视农业在节本增效上效果明显。”
仅仅是半天的观展,记者通过采访感受到,展会上不少业内人士都在畅谈,在未来,“互联网+”会让人们劳作身影已在农田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后台系统。在这种新的生产体系下,农民逐渐变成农业工人,农业的技术含量也会更高。他们也笑谈着,未来农业生产流程必然会提高门槛,在未来农场里种庄稼也得持证上岗。
文化赋能农业振兴 汇聚合力奔向未来
除了智能的农机具、好吃好喝的土特产,博览会上还有什么?记者发现这里还很有“文化味”!农遗文化、农创文化、民族文化、品牌文化……众多文化元素与产业发展擦出了一道道亮眼火花。
“吉林市的水稻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现在不少农场在研发与水稻相关的文创产品。”在农业产品板块展区,一些国属省属龙头农业企业的发展规划讲解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聆听。菌菇共育系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稻蟹共生系统……展会上处处可见的农业生产文化,不仅让参观者涨了知识,更展现出我市大力实践赋能农业振兴的成效。
“目前,结合我市特色,注入流行时尚、工艺美术等创作元素,推出的各类草编、木刻等手工艺品成为来吉休闲旅游首选的伴手礼之一。”展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将我市特色农产品、林产品、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等推广出去,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不仅仅是农机的盛会,面对人潮涌动的现场,期待满满的目光,近年来,全市各涉农部门、各县(市)区纷纷为品质高、信誉好、竞争力强的农产品注入文化之魂,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利用公共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抱团发展、形成合力,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