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7—18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张桃林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充分肯定了2018年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了2019年农业机械化重点工作。现将讲话予以印发,请各地认真学习领会,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张桃林在201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3月17日 湖北·襄阳)
昨天,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胡春华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要求,韩长赋部长对我部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作出了部署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能,分析研究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任务,部署安排今年重点工作,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落实工作,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这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农业机械化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年度会议,是一个学习贯彻会、推动落实会、部署工作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8年农业机械化工作成效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推进机构改革、组建农业农村部门的第一年。面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后农业农村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国农机化系统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提升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薄弱地区生产机械化水平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为农业生产持续稳中向好,为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总体来讲,可以用五个“新”来概括。
一是农机装备能力有新提升。启动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出台《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对购置符合条件的机具实行应补尽补,加大全程全面机械化和绿色生态重点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大力推动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加快破解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难题。在政策和市场的带动下,全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较上年同口径增幅超过1%,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增幅超过4%,插秧机、谷物烘干机保有量增长都在9%左右,自动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飞机等智能农机装备受到市场青睐,农机装备能力持续提升,我国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地位。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着眼稳定粮食产能、提高农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新创建152个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累计已达到302个。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8%,提高1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取得实质性提升,油菜收获、花生种植及收获机械化率均超过40%,同比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新疆兵团及北疆棉花机采率超过80%,自治区棉花机采率达到35%,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广西等甘蔗主产区预计2018—2019榨季机收面积比上个榨季增长1倍。实施特色农业节本增效、畜禽养殖机械化等八大技术推广行动,首次召开全国果菜茶生产机械化现场推进会,重庆、湖南、山西等省积极推进丘陵山区耕地“宜机化”改造,在全面机械化上迈出了新步伐。果菜茶机械化技术推广面积近4亿亩次,茶叶种植加工全过程机械化模式在浙江等主产区开始普及。
三是农机化科技创新有新进展。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加快节水灌溉、精准施药、定位施肥、畜禽粪污处理、秸秆还田、残膜回收等农机化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挖掘节种节肥节药节水潜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增添动能。研究提出了《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新建了6个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积极实施大田种植数字化农业示范项目,农机农艺融合成为广泛共识。农机新产品的购置补贴试点范围由17个省份扩展到全国,加快了植保无人飞机等38种农机新产品转化应用,东北四省区启动深翻补助试点,农机作业信息化监测步伐加快,全年推广应用机械化深松深翻整地、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面积分别超过1.5亿亩、1.1亿亩、7.5亿亩,深松深翻作业补助面积信息化监测率超过90%。江苏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两大工程”;山东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关键装备技术研究开发、优化提升和试验示范等工作,各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的措施日益强化。
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新拓展。通过政策倾斜、示范引导、政企联动等措施,积极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等服务主体。召开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现场会,开展万名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引导发展“全托管”“机农合一”“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专业性综合化新型服务主体和服务模式。2018年我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7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7万个,全年“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农机服务面积累计超过60亿亩次。江西、福建等省连续多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合作社机库及维修中心建设;安徽2017和2018两年依托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扶持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超过700个。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器,在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是农机“放管服”改革有新突破。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修订了农机驾驶、登记和试验鉴定等3个部门规章,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推出农机安全监管8个方面44项简政放权便民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提高了工作效能。黑龙江完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管理措施,人工、设备检验项目较原来分别减少了22项和2项,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检验效率。全国创建了93个“平安农机”示范县(市),2018年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均下降20%以上。26个省份试点手机APP申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让农民“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
一年来农机化工作卓有成效,为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农业机械化系统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广大农机从业人员辛勤劳动、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业农村部,向长期奋战在农机化工作一线的干部职工、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机手表示亲切的慰问!
2018年农机化取得的成绩,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成效的集中体现。40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尽职尽责、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主要是:坚持服务大局,主动入位,从“三农”全局出发谋划农机化发展,积极作为,不断巩固拓展农机化的地位作用。坚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种养制度和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不断开辟农机化发展新局面。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持续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推进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调动企业研发生产机具和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坚持创新驱动,开放搞活,持续推进农机化技术与协同攻关机制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形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国内农机走出去,不断提高农机研发能力、制造水平和推广、利用效率效益。坚持依法促进,合力推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推动发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上下联动,久久为功,形成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应当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二、准确把握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形势任务
去年12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农业生产已由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为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的重要判断,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4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了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时期,肩负新的重要历史使命。站在新的起点上,农业机械化面对新机遇,应对新挑战,要找准新定位,成就新作为。
(一)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的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力争在重点品种培育、关键农机研发等方面,取得大的突破,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要求“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这些指示和部署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在深刻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要求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明确建立“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等重要举措,释放了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大信号,吹响了加快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集结号。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更是农民群众的殷切希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平台更宽了,可以协调的资源更多了,工作手段更有力了,肩负的责任也更重了。我们要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为工作主线,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扛起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重任,无愧于党中央和总书记的重托,不辜负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期待。
(二)全面认识乡村振兴战略赋予农业机械化的新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务院文件作出了“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论断,赋予了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大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提出了专门要求。
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生产力,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生活方式、治理体系的变革,必然会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极大地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业机械化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一是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和信息化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离不开农机这个载体。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需要发挥农业机械的主力军作用,保证需要时产得出、产得好,保障市场供应。二是支撑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面。农业机械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民种植意愿。针对我国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研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和总结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确保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三是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方面。农业机械能实现人畜力所不能达到的生产效率,具有人力不可比拟的低成本、高效率和作业加工精细化的优势。发挥机械化重要作用,大力推广应用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残膜回收、畜禽粪污处理等机械化技术,对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处理,变废为宝,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和农村人居环境意义重大。四是化解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矛盾方面。针对我国农产品面临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生产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的困局,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机器换人”上做文章,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要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五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方面。“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既要加强小农户科技装备应用,通过机械化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收益,又要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引擎作用,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引领传统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认识到农机化主管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肩负的重大责任。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推动农业机械化从主要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过程延伸,由粮食作物向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扩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初加工业、设施农业等全面发展,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拓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准确把握新时期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新路径。国务院文件明确指出“当前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要求着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这为我们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路径、明确了抓手。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随着农业生产进入到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环境和需求结构深刻变化,机具技术供给,农田农艺配套,政策管理创新等方面“供不足需、供不适需”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机械化发展遭遇 “痛点”“难点” “堵点”,短板弱项依然凸显。一是部分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表现为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机产能过剩与缺门断档并存,中高端产品不多,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在一些领域一些环节还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供不适需”“有机难卖”矛盾开始显现。二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一些产业品种、栽培、装备不配套,种养方式、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制约了农机研发、推广应用和作业效率效益提高,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还不多。三是农机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存放难”“保养难”问题依然突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这些突出矛盾问题,直接影响农机化发展的质量、能力和效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部门、多方面协调发力。我们必须把握好农机化工作领域、对象、方式的深刻变化,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方式,更多地加强与各个部门的协作合作,增强工作的精准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瞄准问题开药方找路径,紧盯发展目标找办法求突破,去除 “痛点”,疏通“堵点”,解决“难点”,释放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潜力、活力。
在农机农艺融合上,突出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等工作的重要目标,推动品种、种养方式、产后加工等方面“宜机化”,推进品种、栽培养殖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构建协调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在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上,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农机作业和管理服务上的应用,以信息化加速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化载体桥梁作用,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智慧农业提供舞台。在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上,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机械化的转型升级,支持家庭农场、农机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创新服务机制,促使机械化与规模经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上,把适宜机械化作为农田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目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制度、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的制修订,进一步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等“宜机化”要求,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扩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空间。
三、扎实做好2019年农业机械化重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好国务院文件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国务院文件落实落地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动力,以推进“两融、两适”为路径,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机械化支撑。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抓好文件宣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文件是今年农业农村部门,特别是农机化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深入学习解读文件精神,凝聚各方共识,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推动省级政府出台实施意见,把国务院文件精神落实到位。要建立省级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议有关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点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和工作指导,破除发展中的障碍。目前吉林等省政府已出台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明确了系列举措。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农机化职能处室,要履行农业农村部门中的牵头职责,主动入位,敢于担当,积极推动各省贯彻国务院文件的实施举措加快出台。同时要积极与种业、种植、畜牧、渔业、农产品加工、农田建设、计财、经管、科教等有关处室互通信息、互相配合,一起谋划落实种养方式、品种选育、农田建设“宜机化”等要求,在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上达成一致,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构建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大格局、大体系。
(二)抓好全程全面。各地要树立全程推进、全面发展理念,以补短板促全程,以强弱项促全面,加快产业、地区机械化全面发展。一是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快薄弱环节机械化试验示范和技术集成配套,重点推动双季稻区机械化栽植、黄淮海地区大豆机收发展,加快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步伐,为稳定粮食生产硬任务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推进长江流域油菜种收机械化以及棉花、马铃薯、花生、甘蔗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满足大宗农产品稳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坚持典型引路、以评促建,2019年全国推出100个左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和一批整体推进示范市。二是加快编制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机械化等发展规划,召开畜牧业机械化现场会,开展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研究,推动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及设施农业延伸。三是积极推动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让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四是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高性能和特色、复式农机新装备加快鉴定及纳入补贴范围,加大畜禽粪污处理、丘陵山区和特色产业适用农机装备补贴支持力度,完善农机报废更新实施办法,加快老旧农机的更新换代,为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提供装备保障。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特别是不折不扣执行农财两部相关规定,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的有效性、安全性、便利性。同时,要加大农机作业补助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对深耕深翻、水稻机械化移栽、油菜和甘蔗等作物机械化收获等作业服务给予适当补助,全国完成深松深翻整地1.4亿亩以上。
(三)抓好主体培育。各地要顺应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新要求,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这个载体,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要壮大服务主体,认真落实农机保险、信贷担保、融资租赁、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以及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出一批典型范例,发挥农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引擎作用。要优化服务机制,引导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探索实现农机互助、设备共享、互利共赢的有效方式,减少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协同良性发展。要创新服务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新业态,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要提升服务效率,加强新型农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活动,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四)抓好科技创新。各地要在农机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争取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增加农机化技术与装备有效供给。要建设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信息平台,加快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夯实农机化科技创新基础。要发挥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和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作用,组织指导各地专家队伍,开展产学研推用联合攻关,引导品种选择、农艺优化、农机研制、农机应用等方面同向而行,组织论证发布一批分品种、分区域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要制定发布全国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需求目录,引导各地和企业加大投入,研发推广农民需要、生产急用的各类农机。
(五)抓好公共服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机械化中的引导作用,为市场创造更多发展空间。要注重强化制度供给,健全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完善统计、考评体系,引领保障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各项工作的开展。要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和农机牌证管理制度,加强农机维修行业事中事后监管,在转变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上取得实效,提升群众满意度。要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提高农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创建100个左右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机化技术推广”建设,创新“田间日”等推广新方式,提升推广效果。要加快试验鉴定、补贴办理、安全监理,以及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推动各方面数据信息互联共享。要发挥农机化系统的优势,大力提升贫困地区农机化技术和装备应用水平,助力农业产业扶贫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机构改革以后农机化系统自身建设问题。这次机构改革的主要特点,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个重大部署就是组建农业农村部,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监督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等。将农业系统内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执法队伍整合,实行统一执法。农业机械化管理职能进一步稳定强化。农机化系统要自觉认清使命任务,切实增强履职尽责的意识能力,切实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打法,加强沟通协调,加强学习调研,加强政策研究,不断提高做好农机化工作的本领,努力展现新面貌,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好“机械化部队”的作用。要加强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三农”一盘棋,从农业农村全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坚定性,抓好党中央“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文件的贯彻落实。要加强能力建设,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创造性开展工作。适应工作需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强化“三农”政策理论和农机化业务工作学习交流,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加强作风建设,时刻保持清醒,正确使用权力,守住底线,强化监督,管好用好资金项目。继续发扬农机化系统干部优良传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密切与农民群众的感情。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和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政风行风。
同志们,新形势提出新要求,新机构要有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锐意进取、鼓足干劲、扎实工作,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